“假装上班公司”可以有,但别跑偏

热点追评

何勇海

近日,一种名为“假装上班公司”的企业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杭州一家名为“假装上班无限公司”的机构提供“朝九晚五”的付费上班服务,每天收费30元。老板介绍,来这里“假装上班”的人只有少数确实不想工作,其他多为暂时没找到工作或需要办公场地的人。自去年12月起,全国多地注册有“假装上班公司”,甚至还有部分商家宣称可以提供“代缴社保”“伪造实习证明”“制造工资流水”等服务。

7月31日《中国青年报》

正常上班是去挣钱,而“假装上班”则是去花钱,听起来带有几分戏谑,细想却又拥有市场。因为“假装上班”公司面向的主要用户包括:失业在家怕被亲友看穿的人,以此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自由职业在家效率低下的人,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共享空间聚集资源;想体验职场环境的全职妈妈、全职爸爸,以此为触角接触社会;创业初期人士,以此获得一个过渡性办公场地……

由此说来,“假装上班公司”以模拟传统职场的新型办公方式,为失业者、灵活就业者、自由职业者、全职妈妈等群体提供了上班的节奏感和归属感,疗治他们和社会、职场之间产生的“精神失联”,同时让这些人群保持一定的生活规律。有人因此比喻,“假装上班公司”是失业者的体面避难所,是灵活就业者、自由职业者的“成人托管所”,是全职妈妈、全职爸爸的“精神乌托邦”,为都市人提供了应对现实压力、寻求身份认同的缓冲地带。

可以说,“假装上班公司”提供的是情绪价值,发展的是体验经济,让一些人在这一隐秘角落,以独特方式重构生存尊严。有网友表示,去“假装上班公司”花三五十元,能安心坐一天,还有人一起“上班”,不香吗?他们认为,花钱“假装上班”,上的不是班,而是快乐、新奇,这就够了。最关键的是,在“假装上班公司”,大家基本在认真工作,“只是他们的单位不在这里”。因此,我们应乐见“假装上班公司”兴起,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

不过,要让“假装上班公司”行稳致远,需要清晰界定这种商业模式的属性和定位。“假装上班公司”并非真正的用人单位,像茶楼、饭店一样,仅为“假装上班”者提供某种消费场所与消费服务,不能与“上班”者建立劳动关系。然而据报道,个别“假装上班”公司居然可为“上班”者开具“实习证明”“在职证明”,填补简历空白期,以及挂靠社保代缴,这就涉嫌违法了。

由此可见,“假装上班公司”不能为招揽客户而虚假宣传,做出与法律背道而驰的经营行为,也要警惕客户给自己带来法律风险,比如客户利用相关场所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盗窃、网络欺诈等。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避免被动参与“假装上班公司”组织的违法违规活动,在“假装上班”过程中守护好个人隐私和证件,防止被非法利用,“假装上班”也只是权宜之计。相关部门也要将该新生事物纳入统一监管,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2025-08-01 热点追评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8164.html 1 3 “假装上班公司”可以有,但别跑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