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医疗,不仅能治愈疾病更能抚慰人心

面对一位固执地将致命心绞痛误认为胃不舒服,因经济拮据而拒绝治疗的外来务工人员,宁波市第九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徐浩苦口婆心劝说一个半小时,并果断报警求助。最终,在110民警的协助和见证下,成功为这位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实施了紧急心脏支架手术,将其从猝死边缘拉回。这是几天前发生在宁波市第九医院急诊室的一幕。

7月28日《宁波晚报》

当57岁的邵师傅因心疼钱,将致命的心绞痛误作“胃病”拒绝治疗时,宁波市第九医院医生徐浩的选择超越了常规流程——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劝说无果后,他果断拨打了110。这场“医生报警救患者”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技术突破,却以最朴素的坚持,诠释了“医者仁心”在现实困境中的模样:不仅要有救死扶伤的医术,更要有“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执着。

徐浩的“执拗”,是医者担当的最佳注脚。面对患者反复纠结费用、拒绝治疗的固执,他没有以“知情同意”为由放弃,而是一遍遍解释病情凶险,强调“先救命后补费”的绿色通道政策。这一个半小时的拉锯,是与死神赛跑的焦灼,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坚守。在医疗常规中,尊重患者选择权是常态,但当“患者因认知偏差或经济顾虑放弃必要治疗”时,这“多一分坚持”便弥足珍贵。正是这份“不放过任何生机”的责任感,让他在常规沟通失效后,敢于突破惯性思维,选择报警这一“非常规手段”。

警方的及时介入,不仅化解了信任危机,更在医患之间架起“理解之桥”。邵师傅抗拒治疗的背后,既有对病情的误判,也有外来务工者常见的经济顾虑,甚至掺杂着对陌生环境的不信任——直到民警亮明身份、联系家人,他才逐渐卸下心防。这一细节揭示:阻碍治疗的,有时不仅是医学认知差异,更是社会信任的隔阂。民警以第三方公信力消解了疑虑,为救助扫清障碍,这种“警医联动”,展现了社会系统应对民生危机的协同力量。

从医生的苦口婆心,到民警的耐心沟通,再到绿色通道的高效运转,这场生死救援的每个环节,都闪耀着温暖的人性光辉。它告诉我们,医者仁心并非抽象口号,而是面对患者抗拒时的“不放弃”,是突破治疗障碍时的“敢担当”,是对每个生命同等珍视的职业操守。当“报警救患者”成为佳话,我们更应铭记:最好的医疗,不仅能治愈身体的疾病,更能抚慰人心的褶皱,让每个身处困境者都感受到——在生命面前,总有人为你全力以赴。

2025-07-29 郭元鹏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7407.html 1 3 最好的医疗,不仅能治愈疾病更能抚慰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