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国
又到一年啤酒消费高峰季。最近,宁波各大超市的啤酒货架上悄然出现一批“不正经”选手——信阳毛尖啤酒、龙井小麦啤酒、蜜桃乌龙啤酒……这些贴着“新中式茶啤”标签的饮品,正迅速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7月22日《宁波晚报》
龙井遇上小麦,毛尖融入麦芽,茶香啤酒点燃夏日夜市……眼下,“新中式茶啤”成为各大商超新晋“C位”,蜜桃乌龙、柠香单枞、龙井小麦等口味频频出圈,不仅俘获了年轻消费者的味蕾,也刷新了人们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认知。这股“喝”出来的国潮风,正是“新中式”消费热潮持续升温的一个缩影。
“新中式”,不是一个简单的消费标签,而是一种审美自信与文化认同的时代表达。从新中式茶饮、新中式家居到新中式服饰、新中式旅游,人们在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中主动拥抱中国风、传承中国味、展现中国美。这不是复古的回潮,而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土壤中重新焕发的生机,是文化自信在衣食住行中的润物无声。
“新中式”的魅力,在于传统与时尚的融合创新。“新”,是创新,是赋予传统以现代语言的再表达。“中式”,是根脉,是蕴藏其中的文化底色。将茶香融入啤酒,是原材料的创新,更是对中式生活美学的一种演绎;将宋韵美学注入家居设计,是空间功能的优化,更是生活哲学的传承。与其说“新中式”产品受追捧,不如说是年轻一代对文化传承的新表达。
“新中式”的走红,是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文化回归。消费行为的背后,是价值观的选择。从“买进口”到“爱国货”,从“看标签”到“看内涵”,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在文化自信持续增强、民族品牌蓬勃兴起的背景下,“新中式”顺势而上,不再是小众尝鲜,逐渐成为主流偏好。一罐茶啤,满足了口味升级的需求,唤起了消费者心中对东方文化的亲近感与归属感。这种文化认同感,是“新中式”持续火爆的根基所在。
推动“新中式潮”越来越热,还需产业与文化双轮驱动。热度不等于长红,潮流不等于产业。要让“新中式”成为持久风口,既要守住文化的“根”,也要踩准市场的“节”。首先,要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上继续深耕传统元素、注入现代创意,避免同质化、符号化,真正让产品“形中有神、器中有意”;其次,要强化品牌建设与故事讲述,让消费者买的不只是商品,更是文化价值和情感认同;再有,要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原创、保护创意,让“新中式”成为可持续的创新源泉。
此外,还应借助数字技术与传播手段,让“新中式”更好地触达年轻人。通过短视频、直播、电商平台,将文化融入场景、内容与互动之中,使之成为全民可感、可参与的文化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