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诗意的竹夫人

读者诸君见到这个标题,可能会问:竹夫人何许人也?她又有什么样的诗情?

当下正是炎夏时节,那么我们还是从南宋诗人的《初夏幽居》一诗说起:“虚堂一幅接篱巾,竹树森疏夏令新。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寒龟不食犹能寿,弊 帚何施亦自珍。枕蕈北窗宁有厌?小山终日对嶙峋。”

恐怕大多数读者对诗中的“竹夫人”都是一头雾水,听说过陆游与唐婉的一段恋情,却何曾听说过他老人家有“床空新聘竹夫人”的绯闻呢?大热天,请读者稍安勿躁,权当是夏天纳凉,先给个《红楼梦》中的一则谜语让你猜猜:“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虽浓不到冬。”谜底正是:“竹夫人”。这是用意会法打谜语,前两句是指“竹夫人”的形状,后两句道出“竹夫人”的宿命。博学多才的曹雪芹肯定亲密接触过竹夫人的,否则不会对“竹夫人”有如此深的了解。

我们还是先从外形来揭开这个谜底为“竹夫人”的庐山真面目吧——

民间说的“竹夫人”是一种与人高差不多、以竹篾片编成的一种圆柱形笼子,多孔眼,是一种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消暑取凉的竹制品。

旧时没有空调,咱江南的能工巧匠便利用竹子的凉性,制作成“竹夫人”,置于床上搁臂憩膝,搂抱贴身以消夏降暑。人和“竹夫人”同枕共眠,这大概只有我们江南才有的床上风景呢。

笔者初识“竹夫人”应是在三十几年前,那时刚开始接触收藏,是在慈溪周巷古玩市场,看到后以为这种里面放有两个铃铛、滚动有声的竹篓子是小孩玩的竹制玩具,属“低档货色”,就不去关注过问了。后来才知这其实属于极巧妙的“竹夫人”制品,铃铛夜晚随人转侧,发出的轻微响声,一如“夫人”的窃窃私语。

待到几年后,收藏的学问大了,方了解到“竹夫人”这一江南独特竹器的人文内蕴。可惜以后再也难见倩影,以至后来每到夏天,我都会思“竹夫人”于天一方……

收藏既是一种文化情结,也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这不,前不久,宁波藏友老庄来电,说是宁波新开辟了一个设在地下室的古玩市场,听到这消息,我当即动身赶往那里。一走进地下室,数百家摊位,顿使我老眼为之一亮!但一件件看过去,那些物件都难以入我这个老收藏的法眼——不是破的,就是仿的,难得有一件看得上的,价格又高得离谱,正打算离去时,应着辛弃疾的那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多年来我一直思念着的“竹夫人”,正斜倚在墙角转弯处,等候着我……

这里不去说价格几许了,只说我所得到的这位“竹夫人”,品相完好,竹编篓子仍富有弹性,时光使得这位“竹夫人”自然形成了一层润莹光泽,我们搞收藏的人把这称之为“包浆”。我估摸着这应该是民国时期的物件。

此时我的心情真可以用“怀抱‘夫人’喜欲狂”来形容,以至走出地下室时有两后生仔问我:“您这老先生买下这长竹笼去捉鱼啊?”我竟老不正经地戏谑:“是的,趁河水涨,去捉条红鲤鱼下酒。”接下我抱着“竹夫人”去了一位研究文史的老朋友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何况我这位90岁的老友还是个苏东坡、黄庭坚诗词的铁杆粉丝,也可请教他,他们两位的诗词中有“竹夫人”吗?老友果然厉害,他捋捋白胡子说,苏轼有《送竹几与谢秀才》诗云:“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可见“竹夫人”北宋时就有了。

他见我听得出神,又说,竹夫人又名青奴,这可是黄庭坚叫出来的。曾有一位叫赵摅的诗友把新作的“竹夫人”诗请黄庭坚指点,黄看后摇摇头说,“竹夫人”属凉寝竹器,非行夫人之职,因而只能将其称之为“青奴”是也。并和诗二首以正其名。其一曰:青奴元不解梳妆,合在禅斋梦蝶床。公自有人同枕簟,肌肤冰雪助清凉。 其二曰:秾李四弦风扫席,昭华三弄月侵床。我无红袖堪娱夜,正要青奴一味凉。

听到这里,我抚摸着清凉光洁的“竹夫人”,口里吟出一句:“凉德夫人竹为姓,夏令胸襟吟诗情。江南工匠玲珑心,留得夫人传美名。”

2025-07-17 □竺惠明 文/摄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4859.html 1 3 充满诗意的竹夫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