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断桥不断,鄞东平原广袤的水网上,“断桥”却不止一座。
让老桥成为“断桥”本身,固然是一种无奈之举,但也不能不说是退而求其次的“兼顾”之法。
宁波国际会议中心旁的金墩桥,之前并不显眼。因为4号线终点站的延伸开通,这座“断桥”一出地铁就映入眼帘,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不少游客对这座桥提出疑问,却得不到回答。而因为成了断桥,真正要走到这座桥旁边,还需过河绕一圈草坪才能抵达桥畔。
在走访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既然这座桥好不容易保留下来,有没有可能让它以更有“尊严”的方式活下去,在桥的对岸,可以设置一些说明牌,告诉大家老桥的来龙去脉,从而让大众对文物保护产生敬畏之心。
东吴镇的大涵山桥,20多年过去,文物保护级别依然是区级。鉴于这座桥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一般,有没有可能在合适的时机提高它的文保级别,而从提升它的知名度,也可以让更多人知道我市为保护文物而做出的努力。毕竟,宁波另一座存有元代纪年题刻的桥梁——奉化广济桥,已在2019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我忽而想起金墩桥下泄湖流后续衔接的云龙碶桥。早几年,这座拥有独特意义和形制的碶桥被周边房屋加盖其上,丧其样貌。云龙镇通过多年努力,拆迁房屋,整治周边环境,使云龙碶桥获得全新的生命,与旁边的美术馆、民国年间的云龙学校校舍连成一片,堪称老桥保护之优秀案例。
无论是金墩桥还是大涵山桥,既然以一种特殊方式留了下来,也应该有更符合其价值的表达,以及进一步进行文旅开发的空间。
记者 顾嘉懿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