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东,有两座“断桥”

▲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前的“断桥”金墩桥。

今天的大涵山桥。

随着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前的荷田进入盛花期,新近延伸的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几乎成了“赏荷专线”。走出国际会议中心地铁站A出口,即可无缝衔接荷田边的连廊。

在连廊北侧,游客不难发现一道独特的景观——一座“断桥”横亘河面,与恢宏的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背景形成鲜明“反差”。

这座断桥因何存在,为何保留,如何变成今天的样子,之后还会不会突然“消失”?记者进行了采访。

桥上风景“秀锁钱湖”

这座断桥西侧桥栏刻有“金墩桥”三字,点明它的身份。

据东钱湖大堰村人戴良维回忆,金墩桥是该村西侧的一座古桥,因桥北不足十米有一个孤墩,名叫“金墩”而得名。

这个土墩在20世纪60年代被平整,从此金墩桥两岸都是大堰村的农田,该桥也成了辅助农业生产的一座连接性的桥梁,还是大堰村人经观音(冠英)庄前往云龙、姜山方向的必经之路。

现存金墩桥为三孔石梁桥,西栏刻“金墩桥”,东栏刻“秀锁钱湖”(题头“光绪拾柒年”、落款“里人重修”),呈现出“一额一匾”的形制。

据我市古桥研究者朱永宁介绍,这种形制在余姚通济桥、鄞江光溪桥以及象山、宁海、奉化、慈溪等地的许多老桥上都能看到,但出了宁波却不多见,“包括在绍兴、苏州等江南水乡,也很难见到”。

大堰地处东钱湖一处主要泄水口,水通云龙碶泄九曲江,河面宽阔。金墩桥是湖水西出所经第一桥,昔日站在桥上,东西眺望皆可饱览湖山秀色,“秀锁钱湖”由此而来。

今天,金墩桥北仍存桥亭(仅存一根老亭柱)和两方助名碑。助名碑规格一致,右碑碑额“勒石遗名”,左碑碑额“镌碑记事”,单笔助资金额都不大,却“众志成城”,反映该村的某些特点。

两块碑上都有年号“大清光绪十七年(1891)”,印证该桥的重修年份。

建国际会议中心时被保留下来

金墩桥原非文保点,建设宁波国际会议中心时原有被拆除的可能。

2020年3月,爱好文物的新宁波人刘颖(网名“颖之”)在网络平台发问:“国际会议中心旁边的光绪古桥,能列为文物保护吗?”得到当时东钱湖管委会的肯定回复,表示“经征询相关局办意见,在确保河道的泄洪与通航前提下,将结合该区域整体景观、功能、保护等予以统筹考虑”。

显然,对建设而言,一拆了之是更便捷的办法,但建设部门还是选择将其保留下来,足见诚意。

近日,刘颖再次来到金墩桥畔,“非常庆幸,金墩桥还在,只是地貌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他看到,“西侧建成了公路桥梁,金墩桥不再承担通行功能,为了方便较大船只往来,金墩桥南端的长堤被挖掘,河道拓宽,船只可以从桥南侧通行。”

记者就此咨询了鄞州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金墩桥按“四普”(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线索要求,采取原址保护措施。拓宽河道系出“东钱湖泄洪要求,减少洪水对桥墩冲刷的隐患,这样断桥决口既满足水利防汛要求,又为水上游线通航提供便利条件,有利于文旅项目的后续发展”。

在刘颖看来,“建设方最终选择拓宽河道保留金墩桥,留住了当地人民最后的一抹乡愁”,堪称“城市快速扩张的时代里,对农耕文明的浪漫挽留”。

鄞东著名“断桥”还有大涵山桥

鄞东的“断桥”不止一座。著名者,还有东吴镇的大涵山桥,当年也是在交通建设和保留“乡愁”的夹缝中留存。

大涵山桥隶属后塘河水系,桥与大涵山相接,以山得名。该地旧处沿后塘河前往阿育王寺、天童寺的“水口”,因河面宽广风急浪高,有“虎狼关”之称,大涵山桥也被称为“虎狼关桥”(一说因承梁石浮雕镇水兽如虎脸,遂称“老虎桥”)。

而天霁风晴时,则“山光水色,上下相映”。1870年左右浙海关税务司包腊相册中,有一张摄影师华生所摄旧影,古桥、桥亭与大涵山“同框”。

据朱永宁介绍,貌不惊人的大涵山桥实则有好多看点。

比如桥墩,学名叫“石壁墩”,5根石柱并立,竖直而微薄。尖角单面迎水,既减弱了水流的冲力,又加速了水流的排泄。宁波仅有两座桥采用这种形制,另一座是姜山镇的昼锦桥。

今日之桥墩内侧还存有元代纪年题刻,“大元延祐六年(1319)岁在己未良月吉日重建”;同时镌刻桥联,东面为“桥梁固,日月长,溪山如旧”,西面为“地脉灵,车马富,人物还新”。

“这对桥联联板凸起,上饰荷叶头,下饰莲花座,具有明显的宋元特征,可以说是宁波现存最早的桥联实物。”朱永宁说,它们不像后来的桥联刻在边柱外侧,而是刻在桥墩中间相对的两根石柱上,“只有坐船经过中孔时,才能通读,此形式,宁波仅此一例。”

此外,大涵山桥现存桥栏为明万历重修之物。桥栏上“俞垚书,万历戊戌季冬吉旦”的落款,也是宁波现存落款有署名的最早桥额。

大涵山桥原是沟通鄞州东乡山区与水乡的交通枢纽,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无法负担通行之需,为此,20世纪末,东吴镇政府会同文化、水利部门投资50万元,在古桥附近新建了一座交通桥。

1997年,在兴建沈海高速公路时,为避让这座古桥,又改变设计方案,不惜多花数百万元劈山绕道,在附近又新造一座大桥……

大涵山桥虽因地理格局变迁而成了“断桥”,但却保存下“本体”,实属不易。如今这三座桥互相平行,给人时空交错之感。

2025-07-15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4572.html 1 3 鄞东,有两座“断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