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顺荣
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之中,那些跟蚊子有关的“蚊”联,或幽默诙谐,或辛辣讽刺,或寄情抒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唐伯虎曾为商人写下一副对联:“门前生意,好似夏日蚊虫,队进队出;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此联以夏日蚊虫成群结队、熙熙攘攘的景象,来比喻商人门前生意的红火热闹,将铜钱比作冬天虱子,暗喻商人对财富的贪婪与追逐。看似是在夸赞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实则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不动声色地讥讽了市侩商人唯利是图的庸俗嘴脸。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也有一副与蚊子相关的对联。相传李调元在乡间游玩时,见一农户家中蚊虫肆虐,农户抱怨不已,便即兴写下一联:“白昼苍蝇混饭,黑夜蚊子撑灯。”上联描绘了白天苍蝇在饭桌上肆意飞舞、混杂其中的讨厌场景,下联则生动展现了夜晚蚊子围绕着油灯嗡嗡乱飞,仿佛在“撑灯”的滑稽画面。这副对联对仗工整,将生活中令人烦恼的蚊虫之事,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呈现出来,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民间,也流传着许多“蚊”联。比如“暑夜无灯凭月照,穷冬有被赖蚊烘”,此联以一种自嘲的口吻,描绘了夏日夜晚没有灯火照明,只能依靠月光,而寒冬腊月即便盖着被子,也因贫穷而感到寒冷,只能靠蚊子的“骚扰”来增添些许“热气”的窘迫生活。
还有一副对联:“驱蚊有术,艾草燃烟香满室;防咬无方,蒲扇摇风汗湿襟。”上联写古人用艾草燃烧产生的烟雾来驱赶蚊子,使得屋内香气弥漫,展现了传统的驱蚊方法;下联则描绘了在没有更好防蚊手段时,只能用蒲扇不停扇风驱赶蚊子,却累得大汗淋漓、衣襟尽湿的无奈场景。
除了反映生活的“蚊”联,还有一些对联借蚊子抒发感慨,寄托情感。比如“蚊声似鼓,扰人清梦三更夜;世态如棋,误我平生一片心”,上联以蚊子的嗡嗡声如同鼓声一般,扰乱人在三更半夜的清梦,来比喻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扰;下联则将复杂多变的世态比作棋局,感叹世事无常,耽误了自己的平生志向。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有了各种先进的驱蚊手段,但这些“蚊”联所承载的文化与趣味,依然有它们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