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热议

“共享奶奶”实现养老与托育的双赢

苑广阔

奶奶也能“共享”?在浙江,探索创新“一老一小”服务体系过程中,“共享奶奶”模式应运而生。宁波、杭州、嘉兴等地相继通过这种“朝夕相伴”的长效机制,缓解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同时激活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探索基层自治新模式。

6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宁波、杭州、嘉兴等城市的社区里,一幅动人的画面正在徐徐展开:身着鲜艳马甲的“共享奶奶”们牵着孩子们的小手,组成一列欢快的“小火车”走向社区。这个看似简单的场景,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变革意义——“共享奶奶”模式正在悄然重构我们的养老与育儿体系,让“一老一小”这两个最需要关爱的群体,在代际互动中找到情感归宿与社会价值。这不仅是社区服务的创新,更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抚幼模式的超越,展现了老龄化社会中一种充满智慧的人文解决方案。

“共享奶奶”模式打破了“养老”与“托育”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创造性地将两个社会难题转化为一个和谐共生的解决方案。低龄老人通过接送孩子、开设兴趣班、讲述故事等方式,重新找到了社会角色与存在价值。有的老人“想给退休生活增加点色彩”,有的老人感叹“与孩子们相处让自己变得年轻”,为此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简单的劳务交换,这种代际互动让老年人摆脱了“被赡养者”的单一身份,成为社区中活跃的知识传递者与情感联结者。

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共享奶奶”提供了远比商业托管更有温度的替代方案。在社区熟人网络中,接送孩子的不是陌生的商业机构员工,而是可亲可敬的邻里长辈。这种基于社区信任的托育方式,既解决了“三点半难题”,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承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社区,“共享奶奶”还延伸出“共享女儿”“共享妹妹”的角色,通过定期探访高龄老人,构建起多层次的社区互助网络。这种创新表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可以超越简单劳务,发展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实现“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的有机统一。

“共享奶奶”模式的深层意义,在于它重新定义了老龄化社会的可能性。这一实践有力地证明:银发群体不是社会的“负债”,而是有待开发的“活力资产”。通过制度创新,我们完全可以将养老压力转化为代际共生的动力,让“夕阳”与“朝阳”交相辉映。

2025-06-17 三江热议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19740.html 1 3 “共享奶奶”实现养老与托育的双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