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益戏剧课 带到田间地头

王鑫鑫(后排右五)在美育公益支教团上与孩子们合影。

“来到宁波,我被这座城市的‘诚意’与‘包容’打动,也希望能尽自己之力,反哺宁波。”王鑫鑫说。

王鑫鑫是宁波财经学院表演系教师、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参演过《秀秀的男人》《神枪》《黑狐》《宫锁连城》《隋唐英雄》等影视作品。

从烟台到宁波,他将自己的舞台从剧组片场搬到田间晒谷场,从高校讲台延伸到渔村课堂。“戏剧也可以是点亮乡村的一盏灯。”王鑫鑫说。

“宁波是个有‘神奇引力’的城市”

出生于山东烟台的王鑫鑫,自幼与艺术结缘。

2010年考入贵州大学表演系后,他在《神枪》《黑狐》等剧组跑龙套,在片场揣摩表演真谛。本科毕业后,他进入安徽一所高校任教,又一路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深耕戏剧影视表演理论。

2023年,王鑫鑫来到宁波财经学院,成为该校表演系教师。

“当时我对宁波知之甚少,但下意识就觉得宁波很适合我,因为这里跟我家乡山东烟台一样,是个海边的城市。”王鑫鑫说,在海边长大的孩子,渴望再次回到海边。

在谈到为何选择宁波时,王鑫鑫反复提及这座城市的“神奇引力”。

“第一次站在月湖边,我恍惚觉得像回到了故乡。”他坦言,宁波与烟台相似的海滨气质只是最初的好感,真正打动他的是“看得见的诚意”与“摸得着的温度”。

通过“浙里办”办理户口迁移,轻轻松松就完成了;从芦港去北仑张人亚党章学堂参观时,来回两小时的路程,刷码就能“一分钱往返”;通过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政策,他的孩子顺利入读心仪的学校……

作为影视专业人才,宁波给予的创作空间更让他如鱼得水。宁波的影视产业基础、象山影视城的创作生态,以及这座城市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让他找到了专业发展的新土壤。

从“演员”到“师者”,做共富“种戏人”

2024年,王鑫鑫多了一个身份——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驻点象山县爵溪街道公屿村。

晒谷场变成剧场,渔网织成幕布,艺术如何在乡土扎根?

象山县爵溪街道以针织业闻名,聚居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驻点期间的调研,王鑫鑫发现公屿村的孩子们来自五湖四海,许多是留守儿童,暑期生活显得尤为孤单。

于是,他发动象山影视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利用暑期为孩子们教授一系列艺术课程,通过艺术教育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美育支教能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元的教育资源,推动乡村美育教育的发展,为孩子们打开更广阔的视野。”王鑫鑫说。

5个月里,王鑫鑫带领着学生组成的“剧点艺美”下乡服务队以及“雏鹰新青年”美育公益支教团队,将公益戏剧课带到田间地头,10余场演出,服务千余名村民。

当留守儿童在舞台上扮演“小红军”时,当渔民大嫂用方言朗诵《海燕》时,王鑫鑫认为,自己看到了艺术如何让沉默的乡村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们不仅教孩子演戏,更教他们‘看见生活’。”王鑫鑫说。

如今,从象山县公屿村到市区周边乡村,王鑫鑫带领团队探索了一条独特的路径——以“戏剧影视+赋能”,共绘乡村美育画卷。

这位34岁的青年教师,始终在寻找更大的舞台。而乡村振兴的广袤天地,正给予他最丰厚的创作馈赠。记者 朱琳

2025-05-05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11825.html 1 3 把公益戏剧课 带到田间地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