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周末回娘家,刚走到村头那棵枝繁叶茂的樟树下,叔伯婶娘们就笑着招呼起来:“啊呀,阿拉读书人回家看爹妈了。”

我赶忙回以甜甜的微笑,嘴里不停地热情回应:“秀凤阿姆好,再庆阿伯好,香菊阿婶好……”一个都不曾遗漏,仿佛只有这般,才能展现我这个“读书人”知书达礼的模样。

“读书人”这个称呼,最早还是我读中学时,邻居大妈大婶们叫开的。偶尔闲聊,她们总爱打趣说,你们读书人怎样怎样。言下之意,读书人见多识广、通情达理、心胸宽广,不像她们,有时难免斤斤计较、见识短浅。每次听到这般夸赞,我心里总是一半羞涩,一半骄傲。羞涩,是因为自己不过是个中学生,学识尚浅,所知有限,在我心中,大学生才担得起“读书人”这三个字;骄傲,则是因为不管是他们,还是我自己,都觉得“读书人”是个无比光荣的称呼。

为了不辜负这份认可,让自己真正配得上“读书人”之名,那时的我,还真就一头扎进书里,无论是课内教材,还是课外读物,都读得如痴如醉,颇有几分手不释卷的劲头。这一读,便是一辈子。

我打心底里喜欢“读书人”这个称呼,细细想来,这大概和我的母亲有很大关系。母亲几乎算是个文盲,小时候家里穷,只勉强上了两年学。从那以后,她对能读书的人满是羡慕。虽说她讲不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般文绉绉的话,可日常言行里,却处处透着这层意思。平日里,只要我们姐妹说要做作业、背书或者看书,母亲就会手脚麻利地把饭桌收拾干净,让给我们用。

电视也不看了,录音机也不听了,就连她和父亲在院子里说话,都刻意压低了声音。有时,她还会静静地看着我们读书写字,目光里满是温柔与期许。我偶尔抬头,和她目光交汇,她便赶忙低下头,假装打毛衣,嘴里还念叨着:“你们做你们的。”总之,只要我们姐妹搬出读书做作业这事儿,母亲什么都依着我们。用她的话说,自己没喝够的墨水,盼着女儿们能替她补上。想来,我最初对读书的热爱,就是在母亲这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生根发芽的。

当然,我喜爱“读书人”这个称呼,更多的还是源于自身。从上学起,我对书就怀有一种莫名的敬畏,还有与生俱来的喜爱。每次翻开一本新书,那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我的心瞬间就会变得宁静平和,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么多年来,买书、读书、藏书,已然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女儿桐曾直言不讳地总结:“妈妈买什么都精打细算,唯独买书,那叫一个大方!”

真是知母莫若女啊!

说到底,是我把书看得太过珍贵,尤其是自己读过的书,那简直就像我的骨血一样重要。事实上,那些读过的书,也确实滋养了我的灵魂。曾经,我不过是个懵懂无知的乡村孩子,如今虽说没过上大富大贵的日子,但也能明辨是非、善恶分明,一心追求真善美,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也能坦然无惧。这一切,无疑都是书赋予我的力量。

法国文豪雨果说过:“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读书,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

既然如此,那我就大大方方地以“读书人”自居吧。此生无悔伴书行,至少,多读书,能让我少做些蠢事,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5-03-31 □俞亚素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06317.html 1 3 读书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