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细雨迷离之时,在浙东乡下,有一种叫浙贝母的植物长满田垅,花朵在春光里优雅绽放。它低调素雅又奇异迷人,是二三月宁波乡野间的一道曼妙的风景。
贝母是药用植物,生长在偏僻山村,一般无人欣赏,不过不排除我这样的“有心人”会专程跑去看它。
只见,成片的贝母花像黄蝶般缀于绿叶间,像一场奇幻的梦境。近瞧,贝母茎尖上的叶子似蝴蝶的触角,一朵朵娇羞地低着头,花朵下垂呈倒挂金钟状。细看起来,像几片贝壳组合在一起,垂首敛息,似温柔沉静的少女。
宋代张载的《贝母》写过:“贝母阶前蔓百寻,双桐盘绕叶森森。刚强顾我蹉跎甚,时欲低柔惊寸心。”是说自己要放下骄傲,保持柔软之心。望着这长满贝母的乡野画卷,贝母花宛如小灯笼般点缀在原野间,我忍不住举起相机拍个不停。
然而,没过几天,我又带朋友去看,结果一望无际的贝母田,乱七八糟地躺着被折下的贝母花,似流淌了一地的胭脂幽魂。只有零星几朵未遭摧残。我捡起一朵,一瞧,花瓣似破裂的心,花心处有网格状紫色脉纹,像流着血丝;娇嫩柔弱的花茎如游丝一般。
谁能听到它的叹息呢?
我问一旁的农夫为何打掉贝母花?
田边老农摇摇头说:“没办法呀!你们要观赏,我们要卖钱,如果贝母花不打掉,贝母就不会长大,只有打掉了,养分才能集中在贝母的鳞茎上。”
原来如此。
《诗经》中有记载,“陟彼阿丘,言采其蝱”,“蝱”就是贝母,从字形上就知道,像两只抱在一起的死虫子。从药理上来说,只要是上呼吸道方面的感染,中医治疗,是少不了跟贝母的零距离接触的。《本草纲目》草部也记载了它的功效:化痰降气,止咳解郁;能治小儿百日咳。一颗颗贝母粒,不知解除了多少患呼吸道疾病人的痛苦。它也是著名的“浙八味”(即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元胡、玄参、笕麦冬、温郁金这八味名中药材)之一。
贝母花的花语叫忍耐。你若咳嗽了,喝上一口浙贝母,可会想起背后成千上万朵贝母花的默默牺牲?
贝母花和郁金香同属百合科,乍看上去,贝母花就像郁金香,只是它娇羞地低着头,如一只只小风铃在风中摇荡。虽然在分类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却没有郁金香的好命。或许正因如此,它喜欢这样一直卑微地低着头。与它同时开的还有豌豆花、油菜花、杜鹃花,它们都可在春风里使劲儿地张扬,而美丽的贝母花却早早地被人为采摘了下来。
望着这些贝母花,我思绪万千。那时中国正处改革开放初期,还是落后贫穷,不少农村姑娘,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顾自己前途命运,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自己早早地辍学、打工、嫁人,只要家人过得好,默默承受一切。
这不正是一种贝母花似的牺牲精神吗?
看!贝母花用尽了它一生的温柔、隐忍和爱,凝结成一颗坚硬饱满的贝母,而贝母果实味苦性寒,仿佛凝聚了贝母花一生的清苦。这种牺牲精神,令我感慨,也让我感动。我若能与它说话,多想悄悄地问候它,听它倾诉……
美丽的贝母花,谁会理解它,怜惜它?在我眼里,那被遗弃的贝母花散发着永恒的美啊!
我捡起田垅上被打落的贝母花,它们如此素馨柔美。回家后,我把它们插在透明花瓶里,时不时地看看这些花儿,感到一种无比平静的被治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