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夏邦恩通过了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开了家中医诊所。这期间,他用研制的中医药,陆续救治了好几例收到病危通知书的重症肝病患者。但自己一家诊所碰到的病例毕竟有限,为进一步增加临床数据,验证药物的效果,夏邦恩带着这些患者的资料,踏上了科研申报之路。可没想到,这一路之艰难远超过他的想象。
2005年,夏邦恩带着几年来成功治愈的9名肝衰竭患者的材料,申报了浙江省中医药科研计划,课题申请报告当场就得到评审专家组的支持。可遗憾的是,省级科研项目以前从未有过批给民间医生的先例,最终课题立项了,却没科研经费。不过对夏邦恩来说,项目得到了省里评审专家的认可,已经是个很大的进展。
从那以后,夏邦恩就开始自筹经费,在各大医院间奔波,免费为乙肝重型病人进行中医药治疗。每收一例肝衰竭病例,不但没一分收入,还要自筹科研经费。
一次次临床试验下来,资金链多次断裂,夏邦恩曾一度落魄到去送外卖。尽管如此,他始终对这个项目充满信心。多年来,他一边四处谋生,一边阅读了大量的医案古籍,并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不断总结完善,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中医药技术方案。
这期间,他用该方法参与救治的22名重型乙肝(肝衰竭)病人,其中17人救治成功,这个救治成功率已经是非常高的数据。第一次验收通过后,专家组争执不下,认为民间提供的数据不一定准确,最后认定由第三方宁波二院和杭州六院提供病人,进行第二轮数据鉴定。随后,浙江省中医药大学为主治疗重型乙肝临床研究再次立项,只是依然没有项目资助。
接下来的3年,夏邦恩依然自筹经费,从舟山到宁波、杭州,有时住旅馆的钱也没有了,车上睡觉一度成为常态。最后,由宁波与杭州二家三甲医院进行的22例肝衰竭中医药联合临床结果,患者长期(48周)生存16例。
参与该项目的一位主任医师表示,医学发展到今天,乙肝肝衰竭的救治进入了瓶颈,病死率依然高达60%至70%。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联系他,说夏邦恩的这个项目做了多年尝试,都是民间在做,没有医院,缺乏病人资源,希望放在他们那里进一步临床试验。刚开始,这位主任医师也不相信,甚至有点排斥——当时对肝衰竭的治疗,西药为主,也有采用过中药联合治疗,效果都不大,何况一个民间医生捣鼓出来的。
就这样,他认识了夏邦恩,使用的中药都是夏邦恩熬好送到医院来的汤剂,一个疗程,时间五天。汤剂已经通过了浙江省医科院药物安评中心的动物安全性试验,可以根据病人的意愿使用。
令他没想到的是,有的患者用药后,症状确实是有明显改善:有的喝了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的现象,腹胀改善;有的喝了后,胃口改善,治愈的希望就大了很多。果然,有很多患者真的活下来了,到现在还健在。
肉眼看得见的疗效改变了这位主任医师的看法,他开始积极参与,并支持夏邦恩坚持走下去。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李昌煜教授介绍,他是2013年接触这个项目的,一开始他也有疑问,因为项目提供的那些病例,似乎超出了主流医学的常规认知,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后经省里负责药物安全与评价的权威专家宣尧仙教授推荐,引起了他的重视。2015年,他参与了省科技部门组织的该中医药成果鉴定,从几家医院做的临床试验结果来看,的确能够支持他的那些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结论。
记者 程鑫 通讯员 周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