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
今年春季开学前夕,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各校将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保障学生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这在全省各地引发强烈反响。新学期伊始,鄞州已有学校开始试行“课间15分钟”。
2月24日《鄞州日报》
课间虽短,却是窥见教育理念的一扇窗。“小课间”撬动的是育人新供给,体现的是五育并举“大文章”。课间短短5分钟的延长,实则是育人导向的变革。
新学期,很多学校发布新课表,将课间休息延长至15分钟,也督促老师按时下课,真正把课间休息时间还给孩子。但一些孩子就是不愿动,宁肯在座位上在位置上看书、聊天、折纸,也不愿意走出教室。
中小学生正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一直埋头坐在教室里不利于身心健康,特别是不利于近视防控。众所周知,缺少户外活动,是影响青少年视力健康的重要原因。医学证明,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两小时以上能有效预防近视。所以,要让孩子走出教室,去操场活动,是学校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为了近视防控,很多学校都使出了奇招,比如在课间放飞鸽子,推广各种课间运动,老师们都想尽办法“赶”孩子出教室。为帮助孩子们培养课间远眺的习惯,北仑区泰河学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寻宝活动——“明眸亮眼之生肖探秘”。老师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布置了“寻宝”的关键元素——十二生肖小动物模型。这些小动物模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藏匿在高高的树杈上,有的巧妙地躲在树叶堆里。活动中,孩子们一个个抬头仰望树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不仅锻炼了视力,还学会了观察与思考,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不愧是“赶”孩子走出教室,拥抱阳光、快乐活动、尽情撒欢的一个好招。
把课间休息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们走出教室,需要学校根据青少年成长特点,多些好招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