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说“新”

乙巳新春,街头巷尾,人流如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街边的小摊上,热气腾腾,摊主们搓着冻得发红的手,热情地向过往的行人高声祝福:“新年好!”

说来也神奇,这时候每一句“新年好”,一旦说出去,就会撞上一面看不见却温暖的墙,随即裹挟着人间的烟火被轻轻弹回。回应的那句“新年好”也被热气包裹着,缓缓升腾,融入了街头的喧嚣与热闹。人与人之间的问候,就这样在幸福之墙的反射中,让整个世界都变得柔软而欢喜。

因此我总觉得“新年”二字,仿佛带着某种魔力。当我们从旧岁跨入新年,就好像一切都被按下了重启键。而这魔力的神奇之处,便在于它让每个人心中都燃起了对未来的希冀,期待着接下来的日子充满好运与欢笑。

新年的“新”字,藏着人们最深切的期待。一方面,我们希望有些美好如陈年老酒一样,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显价值。如对亘古不变的美好眷恋,历久弥新的新年仪式,年复一年的阖家团圆、代代相传的祝福话语、永远温暖的父母笑颜、始终如一的乡愁记忆。

另一方面,这个“新”却又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岁序更迭、万象更新的憧憬,打心眼里期待新的一年带来崭新的际遇、更好的生活、不同的人生风景,盼望着每一个明天都能为生命注入新的活力。

正是这种对“不变”的珍视和对“求变”的渴望,构成了新年最动人的底色,让我们在守护传统的同时,也能勇敢地拥抱每一个崭新的可能。

乙巳新春,回到陕西老家,当我站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何尊”面前的时候,同样能体会到,古人也有同样的想法。

作为一件国宝级文物,何尊不仅吸引了无数历史学者和考古学家的关注,也成为了每一个华夏子孙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同样也成为这个春节最炙手可热的国宝之一。

何尊最为重要的价值在于其内底铸有的12行122字铭文。这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在成周(今洛阳)建都的重要历史事件。铭文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是“宅兹中国”,这是目前已知的“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这里的“中国”指的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成周(洛阳),意为“天下的中心”。

3000年前,周成王刚在洛邑扎根,就像现在的我们买了新房、换了工作、去了新城市一样,满怀期待又略带忐忑:这地方靠谱吗?能不能出人头地?要不要坚持下去?原来3000年前的周人,换了一个新环境,也要反复给自己打气鼓劲儿!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周人建立的邦国虽然很古老,但它肩负的天命却在于革新。

自春秋以降,华夏文明化难而重生、历劫而不毁,就是因为古人早已洞见治世真谛,懂得把继承变成创新,把传统变成变革的动力。在变与不变的动态平衡中,今天“中国”一词早已突破了地理概念,上升为民族与文化认同的高度统一。

所以啊,过年图个啥?就图个"新"字!新年不仅是时间轮回,也是给每个人重新审视的机会和重新出发的勇气。

2025年是乙巳蛇年,依《皇极经世》所演,今年的值年卦象为 “泽火革”。革卦是《易经》的第四十九卦,位于井卦之后,《序卦》说:“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一口井使用久了,其井道必须定期清理,所以井卦之后要求革新。

《杂卦传》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因此,革卦有变革、更新,除旧布新之意。“革故鼎新”一词即由其和随之的“鼎”卦而来。

革卦对于我们有哪些启发呢?

举个例子,春节期间,能思考会搜索的国产大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很多人惊叹之余不免担忧:回去的时候好好的,过完年回来,饭碗被砸了,怎么办?

就个人来说,革卦提醒我们,最好先从改革自己做起。拥抱变化而非恐惧对抗,终身学习而非停滞固化,不要忘了,人也是可以自我进化的。

如果不能改革自己,只去抱怨周围的人或者环境,一是根本行不通,二是到最后往往发现,原来问题在自己身上,即使没有deepseek,也会遭遇其他危机。

值此革卦之年,立于古今交汇处,看红斑绿锈的青铜器述说变革的勇气,感受先民对新生的期待,也启示我们,休息几天,便要继续支棱起来,去见识更开阔自由的世界。

2025-02-06 □壹壹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97586.html 1 3 新年说“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