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冬日米酒香

□卢兴治

过了立冬日,便到了农家酿制米酒的季节。

从地里收上来的糯谷,经反复的晾晒、脱粒后,白花花的糯米就进了米缸。然后选一个清朗的好天气,把缸里的糯米取出来,就好开始蒸米了。

这个时候,母亲是最忙碌的。一大早便把家里的那口大锅洗刷干净,反反复复地洗刷。那个搁在楼上的饭蒸,也好久没有用了,母亲用刷子里外都刷了好几遍,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因为饭蒸的木板有些干燥,会漏水。

紧接着,便是淘洗糯米。母亲用淘箩一箩一箩在清水里漂洗,把糯米洗得个个晶莹剔透,白里透着亮光的糯米,随即便倒入饭蒸里。锅里开始烧火,熊熊的火焰在锅底燃烧。不久,饭蒸就开始冒气,过一会儿,饭蒸里的热气直上屋顶。母亲揭开饭蒸的盖子,一瞧,糯米已经蒸熟了。随即父亲把饭蒸里的糯米饭倒在一个偌大的团箕里,等到米饭有点凉,母亲便开始在米饭里拌白药。母亲的双手不断地搅拌着米饭,使白药完全与米饭均匀拌合。

米饭拌好了,便倒入预先洗净的缸里,把米饭压实,中间挖一个小洞,盖上棉被,等着发酵。

三四天后,米饭开始发酵,微微地发出酒的香味。等到大约一月有余,米缸里开始渗出米酒了,这个时候,米酒也可喝上了。

糯米酒浓浓的酒香,从酒缸里钻出来,飘出屋外,窜上屋顶,飘向远方。路过的人,一闻到酒香,就知道谁家酿米酒了。

随着年底越来越近,一年到头辛苦了一年的乡民,每次吃饭前,总会喝上几口。我虽然不太会喝酒,但是对于这样的米酒,还是禁不住诱惑,从酒缸里舀出一碗米酒,倒入茶壶中,在火上温一下。我喜欢喝的时候加点糖,这样甜甜的米酒特别好吃;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在米酒里打一个鸡蛋,酒冲鸡蛋,据说很有营养。虽然我没有考证过,但是,酒冲鸡蛋的米酒的确好喝。数九寒天,外面飘着雪花,屋内烤着火,一家人围在一起喝上一杯米酒,其乐融融。

春节一到,乡亲们有拜年的习俗。大年初一,我跟着母亲一起去舅舅家,由于路途较远,走到舅舅家时,已是晌午。舅舅见了我,赶紧吩咐舅妈做饭。不一会儿,饭做好了,舅舅提着一个小茶壶过来,还没等到揭开壶盖,我就闻到了浓浓的米酒香。舅舅给我们每人倒上一杯,我用嘴唇轻微地沾了一滴酒,好香,好纯的米酒!舅舅说,这米酒早在一月前就已经酿制好了,放的时间越长,米酒的味道就越好。

乡民们招待亲朋好友,必端上自家酿制的米酒招待客人。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乡民们淳朴的民风,如今依然绽放着耀眼的光彩。

乡民们有着互帮互助的优秀传统,无论哪家有什么要紧事,或是遇上白事,只要招呼一声,自家无论多忙,都会来帮忙。我在故乡的那段时间里,这样的事是经常遇到的。有一次,有一家要盖房子,我们去帮忙干活。中午的时候,主人家用米酒招待做工的帮手,大家喝着米酒,说着喜庆的话,餐桌上一派祥和欢乐的气氛。

正月一过,酒缸里的米酒也喝得差不多了,乡民们要开始准备春耕种地了。酒缸里留下的酒糟,就派上了大用场,过年时吃剩的鱼、鸡肉正好用来做糟鱼、糟鸡。用酒糟腌制鱼、肉之类,放在密封的陶罐里,制作成家常菜,是乡民们一大习俗。鱼经过酒糟的腌制,在锅里蒸熟后,微微冒着油,还有一股浓淡相宜的酒香,是下饭的好东西。

阿拉宁波人有很多的咸下饭,红膏呛蟹、咸鸭蛋、咸烤笋、咸肉等等,不一而足,而其中的咸糟鱼特别受欢迎,比如酒糟带鱼、酒糟鲳鱼,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好下饭。

除了糟鱼、糟肉之外,剩下的酒糟还可以再次酿白酒,请来酿酒师傅,把酒糟酿成白酒。这白酒特别的醇香,也是家人们所喜欢的。

说着米酒,想起白居易的一首诗《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家乡米酒的香气早已填满了整个屋子,飘向了远方的天空。

2025-01-16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95514.html 1 3 冬日米酒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