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
作为浙江省第三批引领型未来社区,宁波江北区的云鹭湾未来社区自2023年4月创建完成,至今已运营一年半。在这期间,该社区一共接待了270余个参观来访团队,平均每月接待10余个。那么,是什么让这么多团队结伴前来云鹭湾未来社区“取经”?又取到了什么“真经”?12月3日《宁波晚报》
未来社区是一项集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等多维度创新于一体的开创性工作,没有“作业”可抄。但既然冠之以“未来”的字样,就包含着“理想”“引领”“示范”的含义,也就是说,云鹭湾未来社区自被江北区确定为要求建成“绿色低碳、康养为老、邻里和谐”的生态社区样板的目标任务的那天起,就承担起了“建设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社区”的光荣使命。
值得庆贺的是,云鹭湾未来社区不辱使命,短短几年间,就把社区建成了引领型未来社区,出色地完成了试点建设任务。数据不会说谎,“一年半270余个参观团来访”的统计数字很好地证明了这点。
那么,这么多参观团来云鹭湾未来社区参观学习,取到什么“真经”了呢?记者没就此征询参观团团员的意见,但报道所呈现的种种事实和细节集中地指向一点,即建设未来社区要有“未来感”,要将“人本化”落到实处。未来社区和传统社区到底有什么差别?区别在于前者更生态、更环保、更干净、更便捷、更和谐、更宜居、更适合养老等,而达成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在规划、建设或改造社区时必须自始至终确立“人本位”的建设理念,一切都要围绕以人为本的要旨去规划实施,质言之,“人本化”是“纲”,其他都是“目”,纲举方能目张。在建设未来社区时,需要理念先行,诸如“一屋一花园”“一站一街廊”“一社一中心”“一脑一议事”“一生一家园”等具体建设事项,都要秉持“人本化”的宏旨推进落实。
这正是络绎不绝来云鹭湾未来社区参观的访问团该取的“真经”。
无论是为1400多位“老漂族”,成立“老漂族”俱乐部,还是将25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用房,打造成集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服务、邻家托育、幸福学堂、社区食堂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邻里中心,抑或是配套建设2.5公里长的环湖跑道,以及1440平方米的灯光篮球场和1120平方米的灯光网球场,处处都体现了“人本化”的建设理念。
如果说,此前,未来社区创建尚未“作业”可抄,现如今有了云鹭湾未来社区创建的成功经验,已经具备了可复制、可借鉴的“作业”,其他社区何不“抄写”一下?当然,也可结合各自社区的社情,边“抄”边创造性地化用,创建成有自己特色的未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