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慈城

□张存

细雨中,慈湖碧波荡漾,白鹭飞舞,轻盈曼妙。“静观皆自得,佳兴与人同”,望一眼,几多情。

记不得,来过几回慈城。有一个人来的,有一群人来的,那时的观感心情,都写进了文字里,回味无穷。女儿是初来。对于牌坊、旧宅、城墙、古井、镂雕的木窗、斑驳的铜环、光滑的石板,都充满无限的好奇。这些有年代感的东西,是温润的,承载着童年的梦。

我曾在民生路的老宅,见一位老伯在用煤球炉烧茄子。院子打扫得很干净,种了月季和茉莉。老伯温和的笑容、茄子扑鼻的香味,印在我的脑海里,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舒心感。这份记忆,使我情不自禁地喜欢这个地方。而且,每一次来这里,都是全新的体验,不会失望。

浙东书风研习所,是慈城后人沈师白兄推动下建成的。就在抱珠楼前的一处老宅里,里面展示着梅调鼎、钱罕、沈元魁、沈元发、沈师白等人的书法作品。下雨天,廊檐滴水,拍出来就是一幅水墨画,韵味非凡。我和沈元魁老师是旧识。每次去他家里造访,总是说请来两字,君子之风,拂面而来。他字如其人,名副其实,浙东书风传承人实至名归。他说,浙东书风一脉相承,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更多的是那些喜欢书法的人,他们也是书风的传承者。很平常的一句话,却能照见胸襟,辽阔而博大。见字如面,我会想起和他相处时的场景,那些快乐溢满心田。

慈城的冯家是望族。这里也是大冯(冯骥才)祖辈生活的地方。

2016年4月,大冯回到慈城,也是在这样的雨天。细雨绵绵,乡情更浓。这天,是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的日子。他说,如果不是人太多,我坐下来就可以写散文了。

他请来了钢琴演奏家刘诗昆、相声演员姜昆、《汉声》总策划黄永松、中国民协的罗扬、演员赵文瑄等人。他们在慈城中学的礼堂,进行一场《故乡与乡愁》的论坛。刘诗昆先生还现场演奏了《梁祝》和《大海啊,故乡》,令人大饱耳福。而且我还带去姜昆先生的《笑面人生》请他签名,如愿以偿。在我红色本子上签名的,还有黄永松先生,他穿着墨绿的猎装,态度温和可亲。当我见到他去世的消息时,很难过。他为宣传慈城做了很多工作,挺了不起。

要是钱文华兄有空,定会陪我一道逛慈城。他是慈城通,几十年来一直在研究慈城,孜孜不倦,硕果累累。抱珠楼的挖掘和保护,他做了很多事,但从不张扬。有次在宁波范宅遇到他,拉了我去他家。他将一套新出版的《品读慈城》送了我。老朋友就是这样,没有客套的话,心里却一直记着。

我和女儿在牛骨头面馆解决中餐。她点牛骨头面,我点面结面。这家面馆生意很好。面馆在太阳殿路口上,正对着慈城公园。往里走,有一家卲氏工艺馆,主人邵益达是做螺钿嵌镶的民间艺人。女儿说,下次去饱眼福。

一眼望尽千年,慈湖山水多情。正是秋色渐浓时。

2024-11-07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83179.html 1 3 一眼慈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