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堂·归棹庐主

似一条金线儿模样, 紧箍儿的真相(之一)

紧箍儿,是孙悟空形象的标配。有些反映西游故事的文艺作品,甚至将紧箍儿夸张成了个金属圈,亮闪闪地套在了孙悟空的额头上,看上去非常的显眼。

但是,如果我们细读小说原著,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紧箍儿”,并不是什么金属圈,其实只不过是个细细的线圈罢了。

各位看官如若不信,那么,就请看小说是怎样来写这个紧箍儿的。

其一,缘起:孙悟空与唐僧就打杀六贼之事起了争端,孙悟空便赌气离开了唐僧。

唐僧对观音菩萨说道:“弟子日前,收得一个徒弟,他性泼凶顽,是我说了他几句,他不受教,遂渺然而去也。”

孙悟空对东海龙王说道:“那是唐僧不识人性。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将他打死,唐僧就絮絮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你想老孙,可是受得闷气的?是我撇了他,欲回本山,故此先来望你一望,求钟茶吃。”

其二,形状:金线圈。

观音菩萨对唐僧说道:“我有这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长老啊,你既有徒弟,我把这衣帽送了你罢。”

孙悟空“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

其三,功用:拘束孙悟空,让他一心保唐僧西天取经。

观音菩萨对唐僧说道:“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

孙悟空对唐僧说道:“师父!这是他(指观音菩萨)奈何我的法儿,教我随你西去。我也不去惹他,你也莫当常言,只管念诵。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

其四,孙悟空的感受:头痛。

唐僧见孙悟空戴上了嵌金花帽,于是就默念了一遍“紧箍儿咒”。孙悟空叫道:“头痛!头痛!”唐僧不住地又念了几遍,把个孙悟空痛得直打滚,甚至抓破了花帽。

唐僧念起“紧箍儿咒”来,孙悟空“痛得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那师父见他这等,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他的头又不痛了。”(第十四回)

所以,对孙悟空来说,这个“紧箍儿”实在是件让他痛苦万分的物事。无论是唐僧第二次要把他逐出取经团队(第二十七回),还是孙悟空向观音菩萨提出想重回花果山,所提的唯一要求,就是“褪下金箍”!(第五十七回)

可是,如果唐僧不念“紧箍儿咒”,那么,“紧箍儿”最多就像个装饰品,如同爱美人士所戴的发箍一样,对孙悟空并没有什么威胁。真正让孙悟空痛苦不堪的,是唐僧口中的“紧箍儿咒”。

因为,只要唐僧一念动“紧箍儿咒”,那么,这“紧箍儿”就会自动勒紧。最厉害的一次,竟然把孙悟空那连刀劈斧剁都奈何不了的“铜头铁脑”,硬生生地“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第二十七回)

不过,这“紧箍儿”也好,那“紧箍儿咒”也罢,都不是《西游记》小说编写者的原创,而是历代取经故事自带的物事。只不过到了小说编写者的手里,将这两件物事作了个再创造而已。

所以,如果我们循着取经故事的演化轨迹,来探究一下“紧箍儿”及其“紧箍儿咒”的前世今生,那么,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游记》小说的创作主旨,应该是很有裨益的。

在成书于北宋年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紧箍儿”的出现形式是一顶“隐形帽”。

在“入大梵天王宫第三”这一节中,大梵天王赐给唐僧、猴行者“隐形帽一事,金环锡杖一条,钵盂一只”,以帮助他们在取经路上降妖伏魔。这也就是唐僧所说的:“天宫授赐三般法,前路摧魔作善珍。”

可见,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紧箍儿”的前身“隐形帽”是大梵天王赐给唐僧、猴行者的一件重要兵器,它的功用是降魔,授予者是大梵天王,使用者是猴行者。

那么,在成书于元末明初的《西游记》杂剧里,这“隐形帽”又演化成了什么法宝呢?

2024-11-06 红人堂·归棹庐主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82931.html 1 3 似一条金线儿模样, 紧箍儿的真相(之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