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一场题为“传世经典《簪花仕女图》新解”的国学堂讲座在天一阁状元厅举行。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评论专委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谷香应邀为现场及线上观众深入剖析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身份,以及其中暗含的历史典故与隐喻。
陈谷香从学界关于《簪花仕女图》的作者和断代问题的分歧切入,阐述了各方不同的观点。
她表示,这幅画可能源自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出于对杨贵妃的思念而令画工绘制的一组屏风,这些屏风经后人重裱与再创作,形成了如今独特的叙事逻辑。
讲座中,陈谷香还引用诸多古代文献及诗词,为观众讲述了画中花卉的象征意义。
她对画中出现的几位女姓作了编号,逐个讲解。在她看来,仕女1号头簪牡丹花,手执拂尘,旁边有猧子(小狗),暗示主人特殊身份;仕女2号头簪海棠花,有挈领之举,提示其怕热的特点(据载杨贵妃因体态丰腴而怕热);仕女3号头簪荷花,手捻石榴花与丝线,神态怅然若失,内心似五味杂陈;仕女4号头簪荼蘼花,身上服装色彩尊贵,却画得较小,显得地位较低,可能代表被冷落的梅妃……
“此画中的玉兰花本该在卷首,却在重裱时被放在了末尾,玉兰花‘望春’的寓意象征杨贵妃对生的留恋以及对生命能再有一春的渴望。整幅画在形式上美轮美奂,叙事平和舒缓,达到了‘哀而不伤’的艺术境界。”陈谷香表示。
据甬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