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平凡的周末,我照例在厨房准备晚饭。厨房角落的纸箱里散落着几个土豆,是同学寄给我的甘肃定西土豆,口感沙糯。顺手拿起一个,准备用空气炸锅做孩子们喜欢吃的薯条。洗的时候感觉不大对劲,仔细一瞧,这颗灰扑扑不起眼的土豆,不知何时起,竟偷偷在厨房一隅孕育起了生命的奇迹——它发芽了!
我仔细端详着这颗土豆,它的外皮已不再光滑饱满,失去了水分般粗糙且皱巴巴的,像一位饱经风霜历经沧桑的老人。椭圆形的大头一端,凹坑里两粒嫩芽悄然探出了头,一粒稍大的呈一圈鼓鼓的淡紫色,另一粒小的则呈尖尖的淡绿色,似刚破土的小竹笋,柔嫩而又生机盎然。已是黄昏时分,光线昏暗的厨房似乎因这两位不速之客的到访突然亮堂起来,一下子光彩四射。
我把土豆放到餐桌上,喊来另外三个家庭成员。围绕这颗发芽的土豆,我们一家四口专门坐下来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它的去留。我和先生一致认为,应充分发挥勤俭节约、物尽其用的优良传统,只需一把锋利的刀,将那“叛逆”的芽儿切除,或者干脆切掉那一块,剩下的部分依旧能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然而,两个孩子立场却无比坚定,坚决贯彻“发芽的土豆不能食用”的理念,强烈要求把它扔进垃圾桶,甚至放出“要吃你俩吃,我们可不干”的狠话,令我们哭笑不得。
我把土豆拍照发到朋友圈,并配上“真心请教:这土豆还能吃吗?吃了会有什么后果?”的文字。本以为能收获一堆科普解答,结果却引来了一群“哈哈党”的围观。“后果是喜提上吐下泻加七天盐水套餐”、“没什么严重后果,最多你为其他女人奋斗半辈子”、“神不神,试试便知”、“放心吃吧,银行卡密码告诉我”……看着这些评论,我啼笑皆非。朋友圈里七嘴八舌,大家或调侃或建议,让这场意外的风波变得更加热闹非凡。
最终,在孩子们的坚持和朋友圈里各种“以身试毒”的玩笑声中,我决定放弃将这颗土豆变成晚餐的计划。它,就这样荣幸地被随手安置在了餐厅的窗台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那两粒土豆芽,仿佛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明星”地位,开始了一场华丽的变身秀。起初,它们只是羞涩地探出头来,像两只穿着绿色蕾丝边裙的小精灵,羞涩而又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渐渐变得勇敢起来,舞裙也变得更加蓬松、浓密。我找来一个小花盆,放点土进去给土豆做新家,同时给两个孩子布置了一项任务,定期给它浇水,仔细观察这颗土豆的变化,并把过程写成观察日记,写得好有奖励。两个孩子兴致盎然,做得相当出色。
如今,这颗发芽的土豆已经成了我们家的“吉祥物”。每次家里有朋友或客人来访,我们都会声情并茂地讲述这段有趣的故事,两个孩子还不忘在一旁得意洋洋地补充:“妈妈当初还想把它吃掉呢,幸亏被我们阻拦了!”
所以,让我们以轻松乐观的心态,去接纳生活中每一个“发芽的土豆”吧!它们或许不完美,甚至有些突兀,但也可能会带来意料不到的惊喜,为单调的生活增添一抹绿意。凝眸处,那颗发芽的土豆躺在窗台的花盆里沐浴着阳光,静静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