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亲子游回归本意

凌波

家长想带孩子在“行万里路”时“读万卷书”,可有些孩子只关心博物馆里的文创棒冰什么口味,景区门口的蚂蚁老巢在哪里,这么热的天为什么还要出门排队……原本期待满满的亲子游,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8月17日《宁波晚报》

亲子游,似乎已成了暑期的标配,成为许多家庭的刚需。不少父母原本精心准备,想着带娃“见世面”,却不料孩子“不领情”,旅程结束直呼“没意思”。本应是一段充满欢乐与收获的美好时光,现实中却常常变成一场“家长闹心,孩子扫兴”的尴尬之旅,这其中反映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亲子游中,造成孩子们“体验感”差,除行程安排不合理、忽视孩子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承载了太多“学”的成份。很多亲子游,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寓教于游”的动机,展露得淋漓尽致。有报道称,打卡语文教材里的景点, “课本游”成为暑期亲子游主流。试想,如果去南昌,就要背诵《滕王阁序》;如果去杭州,就要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如果去绍兴,就要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就是把语言课的教室搬到了景点,恨不得通过这场旅行来提分。

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访古探幽,都带着一种“阅读理解”“思考探究”的学习范,回家后说不定还要写“游记”。这样,“学”成了亲子游的主旋律,“教育目的”贯彻整个行程,这哪里还是旅游,分明是在旅途上上课,难怪孩子们“不领情”“不买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并不是在旅途中教学,而是诉诸沉浸式的体验与自发式的感悟,更多是在自然的探究、人文的研究中增长见识。游学有教育的功能,但毕竟不是在课堂上学习。如果去一次旅游,就要打卡多少个景点,到了景区就要背几篇诗词,到科技馆就要学会几个公式、记住多少个知识点,这样目的性很强的亲子游,只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违背了亲子游的本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亲子游不应该功利化,而应回归“游”的本意。

亲子游的本意,无非就是以孩子的需求为导向,陪伴孩子成长的一次旅程,其体验是家长轻松、孩子开心。可喜的是,有家长开始反思和醒悟,他们放弃了亲子游,孩子游孩子的,家长游家长的,分开旅行,给成长更多的空间,这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其实,亲子游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怎么看待它,赋予其怎样的定位。回归“游”的本意,卸载“学”的功能,才能让亲子游收获美好时光。

2024-08-21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70324.html 1 3 让亲子游回归本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