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说簟

□卢岳云

说起“簟”(diàn)字,乍一看会让不少读者感到陌生。它是一种竹制品,或许你还正用着它呢,它可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在我的记忆里,簟有用于晒谷的“篾簟”(也叫“晒谷簟”),还有用于夏天睡觉用的“簟席”(也就是“竹席”)。

先说这晒谷用的“篾簟”吧。这篾簟长约五米,宽三米左右,它可是我们儿时生产队常用的晒谷农具。那时晒谷场都是烂泥地,这篾簟就成了晒谷比较卫生、收谷比较快捷的晒谷神器,只是现在农户不是在水泥地上晒谷,就是用烘干机烘谷,这“篾簟”也就渐渐地下岗了,成了我们这代人记忆中的老物件。

我们那儿管编织篾簟的师傅叫“簟匠”,或许与他们常年编补“篾簟”有关吧。每年四五月份,是簟匠最忙的时候,他们总会“雷打勿动”到生产队粮仓库编新簟、补旧簟。补簟可是一项辛苦的“功夫活”,需要长时间蹲在地上,特别是刚吃完饭就干活,想想这“被压迫”的肚子有多难受。长期蹲在地上突然站起来,难免会有点头晕眼花,所以补簟大多是徒弟的活,而他们的师傅总悠哉悠哉地坐着劈篾,准备补簟的小篾片。当然,徒弟也会时不时站起来,借扫簟中的碎篾片活动一下,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嫌。

生产队里晒谷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农妇,她们总会趁着夏日的“早风凉”,早早地把篾簟从仓库里搬出来,在晒谷场整齐划一地摊开,然后把一箩箩湿谷倒在一爿爿篾簟上,用谷耙均匀推开,中途还得冒着炎炎烈日用谷耙翻滚稻谷数次。夏日的天就像川剧“变脸”,这雷雨说来就来。所以,晒谷的农妇不仅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而且要学会看云识天气,一旦天色变黑脸,就得立马卷簟收谷。当然,也会遇到“晴天落白雨”的境况,这时千万别慌了手脚,因为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只需将篾簟四角往簟中心拉,用簟背面盖住谷堆,等雨如一阵风过了继续摊开簟晒谷。水泥地晒谷遇到突然下雨,可没篾簟收谷方便快捷喽!

再说那清凉一夏的“簟席”。这簟席先秦时期就有了,你可以从《诗经·小雅·斯干》“载寝之地,白茅纯束,有簟有几”中得到印证。另外,簟席也不仅仅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它承载着深刻文化内涵,洋溢着浓浓的文学气息,寄托着古代文人骚客几多情感和兴之所至。如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中“香炉峰下宿,瀑水静喧簟”,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的山水之间。而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让人读出了多愁善感的女子悲欢离合的人生和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苏轼的《南乡子·自述》中“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则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惬意享受……所以说,“簟”不仅成了一种文学意象,更成了古代文人借物抒情的唯美文学载体。

这“篾簟”已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而“簟席”却一直陪伴在你我身边,只是它换上了“竹席”这个熟悉的马甲罢了。

2024-06-27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60291.html 1 3 夏日说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