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灵魂三问”
□浙江省余姚中学语文教师 任斓
互联之网笼罩每个人,不论黄发垂髫;智能之光照亮千万家,甚至偏隅犄角。我们不擅绘画,通过向人工智能输入指令,便获得精美图画一幅;不懂文学,通过向人工智能提出要求,即可交差读后感一篇。人工智能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而人类之“心”呢?
人工智能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寻找好多答案,但我们依然会有很多问题,即使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自寻答案。
人工智能是“能量棒”,赋能社会中的各行各业,而我们是否已消化好这根“能量棒”?在人人关心的医疗领域,AI辅助的诊断系统能精准识别病灶,显著提高诊疗效率,但基层医护人员还未必能熟练运用此类诊断系统。在人人瞩目的教育领域,AI教育平台已能实时监控学情,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但一线教师还未必能转变旧思想,悦纳智能教学平台,更有甚者,在人工智能的“大树底下好乘凉”,无动于衷,不思进取。可见,人工已智能,人类尚落后。
此为,我们人类的问题,落后于人工智能的人类该如何脱下名为“惰性”的外衣,与人工智能齐头并进?
人工智能是“公正槌”,照亮社会中的灰暗角落,而我们能否持稳这把“公正槌”呢?我们深谙公平正义之于人类与社会的重要意义,也常呼“迟到的公平正义再难是真正的公平正义”。就在人工智能利用自己强大的算力,可以给我们带来及时且有效的公平正义之时,使用者却被利益与欲望驱使,让人工智能偏离公正,使结果不真实,让筛选不合理……人工智能本可以让我们无限接近公正,但有人竟然利欲熏心,价值掉线,伦理失常。
此为,我们人类的问题,正使用人工智能的人该如何卸下名为“欲望”的拖累,与人工智能共生共舞?
人工智能是“潜力股”,驱动社会中的“原本不可能”变成“可能”,而我们能开发好这支“潜力股”吗?人工智能无论多发达,归根结底,都是在人类给定的框架下解决问题。人工智能这支“潜力股”的背后实为人类的潜能。叔本华曾说:“这世界上最大的监狱,就是人自身的思维意识。”人类若是目光短浅,止步于已开发出的人工智能而沾沾自喜,就无异于作茧自缚,固步自封。
由此又产生新的问题,开发人工智能的人,该如何给自己戴上“千里眼”,穿上“风火轮”,携人工智能共创无限可能?
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人工智能赋能人类,确实解决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我仍然有上述“灵魂三问”。这些考验与问题,还需我们人类自己用“心”去寻找答案——那就是致良知、明是非、有伦理。
记者 王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