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这次幸亏你帮忙,我妈妈才没有被骗钱。”
“小陈,我最近有个理财产品没把握,明天你上班帮阿姨看看。”
……
每天,陈敏飞的手机微信时不时跳出这样的消息。
陈敏飞今年25岁,是鄞州区福明街道福明家园社区的一名新生代社工。虽然当社工还不到两年,但她已经深深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
帮老人捂紧“钱袋子”
福明家园是一个建成20年的老社区,辖区老年居民较多,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15%左右。
去年6月,家住福明家园小区的陈建萍到社区办公室找陈敏飞办理社保手续。老人随口一问:“小陈,你知道手机微信怎么转账吗?”陈敏飞一下子警觉起来:“阿姨,你要手机转账吗?转给谁,那个人你认识吗?”
老人掏出手机给陈敏飞看,前阵子她在一个团购群认识了一位自称“股神”的人。对方主动添加老人微信,帮她推荐了几只股票,没想到这几只股票真的涨停了。
“一只涨停股能赚不少钱,我就想着让他帮忙买点股票,赚点零花钱。”老人正准备通过微信给这位“股神”转账,但不知道怎么操作。
“我大学学的是金融专业,这一看就是典型的诈骗手段。我一边耐心劝说老人,一边通知片区民警。”民警现场了解情况后,发现确实存在诈骗风险,劝老人不要上当。
“多亏了小陈细心,不然我的钱就被骗了。”说起这件事,老人对陈敏飞满是感激。
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有一次,有个老年居民向陈敏飞咨询:“小陈,你帮我看看,我天天收到欠款的消息,这是咋回事?”陈敏飞接过手机,仔细查看信息记录。她发现,这样的欠款信息发了一个月,都来自同一个号码。“这一看就是诈骗信息,我就将该号码拉入黑名单,把短消息都删除了,特别叮嘱老人,以后碰到这样的信息要警惕,不要给陌生人汇款。”
就这样,小陈的“威信”越来越足,居民都很信任她。碰到类似的情况,老人们都习惯到社区找她“把把脉”。
“小陈,我这个团购群没问题吧?”“小陈,帮阿姨看看这个怎么不发货,是不是被骗了?”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陈敏飞总是耐心解答,反复叮嘱。“我多唠叨一句,也许就少一位老人被骗。”那段时间,她还经常给辖区老人普及反诈知识,后来社区还推出了反诈微课堂,帮助辖区老人提高反诈意识。
她的“举手之劳”
居民都记着
虽然当社工不到两年,但陈敏飞对待老年居民,总是和风细雨,老人特别喜欢找她。就在前几天,住在福明家园的徐秀娣老人特意来到社区找陈敏飞聊天。老人今年88岁,一个月前她的老伴去世了,老人情绪波动很大,总爱胡思乱想。
“小陈,我这几天总是睡不着,好像总有一双眼睛盯着我,我不敢在家待着,就想找你聊聊天。”陈敏飞慢慢开导老人,听她倾诉。事后,她还特意给老人留下自己的电话。“阿姨,你有事就给我打电话,这是我的号码,存在你手机通讯录了!”
社区多了这样一位独居老人,陈敏飞特别上心,平时工作之余就会上门看望。这份用心,把老人感动了。前几天,她还拎来一袋苹果,硬要塞给陈敏飞。
4月中下旬,居民们忙着来社区办理工会大病医保,细心的陈敏飞则挨家挨户上门给独居老人办理业务。
“叔叔,你就不用来社区了,我把东西带来,您到时候把钱交给我就行了!”“阿姨,您在家里等我,我马上上门来办理!”……挂完电话,她又穿梭在楼道间。
“我们每天处理的可能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老人来说却不是小事,我的举手之劳他们都很上心,让我很感动。”陈敏飞说,当社工最幸福的事就是被居民需要。
“小陈,早啊!”“小陈,最近怎么变瘦了?”“小陈,我待会儿给你拿点乌米饭,刚做的!”……对陈敏飞来说,这些就是最幸福的回馈。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褚燕玲 柏文俊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