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非子》有感

我喜欢《韩非子》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韩非本身就有传奇性。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国君之子),出生就远超一般的人,但一直得不到重用,后来他去了秦国,居然被当时的秦王、后来的秦始皇嬴政视为了上宾。他师从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最后却成为了法家的集大成者,讲究“依法治国”。他与李斯是情同手足的师兄弟,李斯招他入秦,最后他又是被李斯所害。如此种种事迹表明,韩非是个有故事的人,而自身有故事的人,那么也一定会讲很多令人深思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百家争鸣,这几百年的时间,能人辈出,《难言》第二篇就讲到了伍子胥、孔子、管仲等一干历史名人。我也了解到了他们不在历史书上的那一面,比如“宓子贱、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指的就是宓子贱、西门豹不与人争斗,却被他人所杀。西门豹我知道,小时候曾经读过一篇课文叫作《西门豹治邺》,里面的西门豹沉着冷静地解决了“河伯”娶亲这样的迷信事件,让人不禁拍手称快。但西门豹到底是怎么死的?其实没有定论,因为史实不详。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说的还是有一点的道理的。

在《内储说下六微》里,韩非讲过好几个借刀杀人的故事。比如犀首和张寿相互结怨,陈需新到了魏国,和犀首关系不好,便派人杀了张寿。后来魏王觉得犀首和张寿有仇,认定事情是犀首做的,就斩杀了犀首,陈需新坐收渔翁之利。又比如齐国大夫夷射,喝了酒在宫门处靠着休息。有个受了砍脚刑罚的守门人央求夷射给他吃点剩酒,结果夷射非但不给,还痛骂了这个守门人一顿。这个守门人怀恨在心,在地上泼了一层水。第二天国君看到了水渍,问:“有人在这里撒尿了?”守门人不显山不漏水,说:“我只看到了夷射大夫在这里站过。”后来国君就处罚了夷射。这说明什么?说明冤家宜解不宜结。

《郑人买履》这个故事耳熟能详,应该是从小听到大的。小时候觉得这个郑国人傻,不懂变通,但看完了其他的几个故事之后,我发现不是他们太傻,而是很多思想根深蒂固地束缚着他们,比如“古书上说,反复约束自己”。譬如有个宋国人用带子把自己重叠绑了起来,问他原因,他说“书上说的”。还有个魏国人,办事情一直讲求文饰(礼节仪式),到了繁文缛节的地步,问他原因,他也说“书上说的”。所以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2024-04-07 □童真杰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46495.html 1 3 读《韩非子》有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