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堂·周东旭

中国三大行书 都与清明有关

《祭侄文稿》

书法史上以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为第一行书,唐颜真卿《祭侄文稿》为第二行书,宋苏轼《寒食帖》为第三行书。这三大行书,与清明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大凡中国传统节日,都融合了相近时间段的节日,清明节即是如此。

清明祭祀来源于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现代人很少知道了。其实宁波人吃的“油赞子”(油馓子),即是古代寒食的变种。寒食节不能举火,只能吃准备好的冷的食物,所以叫寒食节,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缅怀先人。

苏东坡的《寒食帖》写于他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潮湿苦闷的春天,流放的诗人,心情沮郁颓丧,看到海棠花谢,落于污泥之中,感叹岁月逝去,白发早生。当时苏轼才四十五岁,刚经历乌台诗案。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在书法上,走入一种不假修饰的平淡天真。

还有一个节日叫三月三,又叫上巳(sì)节,最早的上巳(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为三月三)是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后来又增加了祭祀宴饮、郊游等活动,与清明踏青类似。

《兰亭序》即写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上巳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兰亭序》是书法史上的“圣经”,几乎人人都会临写。唐太宗后来得到《兰亭序》后,令冯承素、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各摩了一本,据说以冯承素最为接近。而真迹也相传被唐太宗带入昭陵陪葬。天一阁即有冯承素的神龙本兰亭序,由宁波书法家丰坊摹刻上石。

至于《祭侄文稿》,虽不是写于清明,但是祭文这类文体,文人墨客常常用来在清明时节追怀逝者。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守常山,安禄山大兵压境,颜杲卿誓不投降,拖延一段时间后,城破被俘,敌军以其子颜季明的性命威胁,颜杲卿破口大骂叛军,被拔去了舌头,结果杲卿父子遭屠戮杀害,颜家在这次战役中牺牲了三十几人。两年后,颜真卿反攻,收复常山,找到侄子颜季明的尸骸,悲痛地写下《祭侄文稿》。

这是一篇无法控制悲痛情绪的作品。敌人凶恶残忍,而颜季明还不到二十岁,“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文章饱含深情,颜真卿无法平静,随心所欲而写,写出书法的最高境界。

2024-04-03 红人堂·周东旭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46194.html 1 3 中国三大行书 都与清明有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