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堂·陈建苗

清明扫墓,与已故亲人的小聚

清明,既是一个节气,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家乡比邻绍兴,有些风俗两地相同。如上坟在一年中共有三次。一次是正月初一,实则是拜坟岁;其次是冬至,给坟头清除杂草,培上新土(相当于给坟内的祖先盖被御寒)。早年我们晚辈冬至不上坟,就父亲一个人,在冬至前后三天内选择晴好的日子,手拿柴刀,肩扛铁锹去一趟坟头。再就是清明了。

小时候,寒假过后,同学们期盼的下一个节日就是清明节。每逢清明前,学校会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春游——踏青扫墓。

春游的那天清晨,大家早早地来到学校集合,衣服比平常穿得整洁一些,书包里放着一只铝饭盒,装的是午餐——青团和艾饺。校长清点人数后,作了简单的动员,讲了一些注意事项,我们就列队出发了。

春游的目的地在县城。我们的学校距县城有十几里路,老师带着这支八九十人的学生队伍,沿着江边的纤道往县城前进。

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和风拂面,油菜花已经盛开,金灿灿的花海随风起伏,好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蚕豆花也盛开了。蚕豆花像眼睛,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我们,好像在给我们送行。

不知不觉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县城近郊的革命烈士陵园。陵园设在半山腰,只见道路两侧排列着青松翠柏,我们拾级而上,来到一块平地,中间的石碑上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显得庄严肃穆。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肃立在烈士墓前,两个高年级的同学先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然后默哀三分钟。

默哀毕,陵园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述安葬在这里的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我和同学们一样,十分感动,深知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是用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长大了保卫祖国,为建设家乡出力。

祭扫烈士墓后,已到午餐时分。我们就地休息,大家各自从书包里拿出饭盒子,开始吃青团和艾饺,青团是豆沙或芝麻馅的,艾饺包裹着笋丝咸菜,一口下去软糯可口,清香扑鼻,这个“甜咸组合”,同学们吃得津津有味。口渴了,拿出为数不多的零花钱,去买一节五分钱的甘蔗,那是春游进城最奢侈的消费。

用过午餐,去人民电影院看了包场电影——《英雄儿女》。当年虽然在生产队的晒场也经常看露天电影,但进县城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也是非常难得的,类似现在从乡下专程去省城看一场张学友的演唱会。

影片中的插曲《英雄赞歌》,至今听来仍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清明上坟时,我们都要给已经亡故的亲人敬香,敬青团艾饺,然后,烧纸钱和放炮仗。以前年轻的时候,对这种事情也是不以为然的,觉得像烧纸钱之类的,似乎有点迷信,人都没有了,搞这一套东西没有什么用。

但后来,尤其是自从父亲走了以后,我的想法变了,觉得这纸钱是应该烧的,主要是怕他在那边缺点什么,怕他在那边过得艰苦,烧纸钱的时候,可以和他说说话,聊聊天。我觉得烧的不是纸钱,是我的思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关于已故亲人的许多记忆,会逐渐变得依稀模糊。清明上坟时,会唤醒你的记忆,让你忽然想起已故亲人的某个生活片段,对你说过的某句话,做过的某件事,对你平时没有在意的这些情感来个闪现和定格。

现在我觉得,那些远去的亲人会在这一天,感知到我们的哀思,接收到我们的祭品。清明上坟,是我们对已故亲人的一次探望,一次小聚,一次团圆。

清明节,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既是我们对祖先的敬仰和缅怀,也是让我们记住生命的由来,记住我们代代相传、香火不息的真谛。感恩生命,珍惜当下,继续前行。

清明年年有,今年不一样。每年清明一般在四月五日,但今年是四月四日。无春闰年早清明,值得我们倍加珍视和关注。

家人告诉我,纸钱等祭品已经准备好了,四月四日去上坟。

2024-04-03 红人堂·陈建苗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46193.html 1 3 清明扫墓,与已故亲人的小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