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浪”奇观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画卷

孙维国

眼下正值越冬候鸟迁徙的黄金时节。这几天,宁海湾上空出现“鸟浪”奇观,数千只候鸟集群盘旋、翻飞,黑压压的鸟群在蓝天上勾勒出灵动的轨迹,成为蓝湾绿岛间一道引人注目的自然景致(11月24日《宁波日报》)。

“鸟浪”奇观是生物多样性恢复的生动体现。候鸟选择停歇与觅食,说明湿地、滩涂的食物链与栖息条件已具备。这既是环境保护投入的回报,也是生态治理科学化的标志。

也要看到,“鸟浪”奇观来之不易,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志愿者队伍、基层组织和普通居民的日常守护,往往是生态保护链条中最柔软却最关键的环节。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生态保护工作就难以持久。

保护也要与发展相融,两者并非对立关系,完全能够实现相融相合、互促共生。比如,合理开发与生态旅游若处理得当,就能将“鸟浪”转化为绿色发展动力。规范的观鸟礼仪、低影响的观光路线、收益回流社区的经营模式,都能在保护与增收之间取得平衡,实现生态保护与观鸟效益的双赢。关键在于守住生态底线,用科学评估决定开发尺度,确保人类的欣赏不会变成打扰。

对人而言,能在蓝天白云下观鸟赏鸟,能在生活中“处处闻啼鸟”,能与鸟儿成为邻居,是无上的心灵愉悦和精神享受。

正因此,我们要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鸟儿带给人的“生命体验”。爱鸟护鸟,给鸟创造良好生存环境。鸟儿的生存需要两个环境,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两个环境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而言,人文环境更重要。所谓人文环境,就是人人爱鸟护鸟,不虐待鸟类,更不猎杀、贩卖、食用鸟类。否则,自然环境再好,鸟类也难“安身立命”。

“鸟浪”奇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画卷,能够观赏到这样的奇观是美好的“生命体验”。让爱鸟护鸟成为城市的文明名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这既是生态文明的实践要求,也是对“鸟浪”奇观最温柔的承诺。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