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传承与创新

这场学术交流会 展现专题类博物馆深耕之美

本报讯(记者张弛 黄银凤 见习记者冯姝涵)11月22日、23日,“传承与创新:专题类博物馆的愿景与未来学术交流会”在位于奉化溪口的宁波弥勒博物馆举行。

在22日的学术交流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代表分享了博物馆建设运营经验和观点。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提出,传承是根基,需以专业深耕做好文物征集保护与文化精准阐释;创新是动力,要通过叙事贴近大众,要通过数字化拓宽传播,要通过功能拓展服务社会。

中国博物馆协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共中央西南局旧址文物保护利用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雷学刚认为,专题博物馆需深耕馆藏资源、创新叙事方式、聚焦时代主题,在讲好故事的同时,提升中国声量。同时,立足地域特色,构建协同发展的文旅融合生态圈。

此外,法门寺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魏晓龙,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专职副书记郑漫丽,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郑晶,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兴平,中国财税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孔向荣,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陈刚,杭州市临平博物馆馆长吕芹,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馆长吴健,浙江省博物馆馆员宣鼎文,宁波弥勒博物馆副馆长刘晓峰等也从各角度对专题博物馆的展览展示、学术研究、研学教育、文创开发等主题进行了探讨。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原副馆长蔡琴,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作为主持人对各位专家的发言进行了精彩总结。部分与会嘉宾还受邀参加了宁波弥勒博物馆主题陈列及相关专题陈列大纲论证会。

23日,首都博物馆二级研究员黄春和带来弥勒文化相关主题讲座,阐述其中的艺术技艺、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为此次学术交流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学术交流会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浙江省博物馆学会指导,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专题馆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学会陈列展览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宁波弥勒博物馆承办。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学术交流会既是观点的碰撞,更是力量的汇聚。通过系统探讨专题类博物馆的定位与方向,分享展览策划与数字技术应用等前沿实务经验,建立馆校、馆际协同网络并促进专业人才交流,将从理论构建、实践创新、合作机制与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为专题类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