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把这群人“吹”上风口

“低空+”成为就业“新舞台”

翼新科技在江北万达开通无人机外卖配送,技术人员作送前调试。 (殷聪 摄)

记者 李睿清 通讯员 任社

随着低空经济持续升温,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无人机产业同步驶入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从生产研发到应用服务,各类业态蓬勃发展,一系列就业岗位应运而生。

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无人机产业有关人才需求显著提升。其中,无人机飞手招聘岗位同比增长113.7%,无人机组装测试、无人机工程师招聘增长分别为78.6%、48.1%。

宁波的情况与之呼应。“至少还要再招聘20人。”宁波宁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梁铖泽坦言,具备实战经验的无人机操作员、装调检修员、研发员和教员当前“一才难求”;“正大集团直接与我们学校下了‘订单’,要学生毕业后去企业从事无人机飞手工作。”慈溪技师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研组组长黄晓宇说;前不久我市消防救援支队招募204名消防员时,明确表示将优先考虑持有“无人机飞手证”的候选人……

为何无人机行业用人需求会“腾空而起”?这与宁波的产业布局有关。记者了解到,当前全市共有10余家无人机整机制造企业,170余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其中约80%企业集中在中上游制造环节——这为无人机研发、生产类人才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以临舟(宁波)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企业市场部负责人唐禹杰告诉记者,来甬5年,企业已自主研发十余款无人机。今年自主研发的六旋翼无人机的最大载重量更是达到15公斤,可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这些成绩离不开无人机工程师及组装测试人员的耕耘。

多元化应用场景拓展了无人机飞手的就业版图。在奉化山村,无人机成为运输毛竹的“主力”;在老外滩,“冬天的第一杯奶茶”由无人机速递直达;在前湾新区,无人机化为明灯为迷途游客照亮归途……

记者了解到,当前宁波已在农林植保、国土测绘、行业巡检、物资运输等多个领域引入了无人机应用。“公安、消防、环保、电力等23个行业应用场景领域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今年前三季度的业务量较去年同期上涨20%。”梁铖泽说。

宁波对“低空经济”的重视为行业发展勾勒出蓝图。今年8月,我市印发《宁波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提出到2027年要引育整机制造龙头企业3家以上,培育低空经济链上企业达200家。《方案》指出,到2027年,我市还将形成“低空+城市交通”“低空+特色文旅体”“低空+公共服务”等规模性应用,这都将成为无人机人才的就业“新舞台”。

今年鄞州区入选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名单,将进一步探索无人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应用,这都将释放一大批无人机相关岗位。

光明的前景和旺盛的需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黄晓宇表示,如今每周都会有七八十名社会人士来学校参加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的技能等级考核。宁波市北仑区一博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教员潘湖波也表示,今年报考CAAC无人机执照的人数较往年倍增,“暑假时报考人数最多,一个考点最多能有2000多人。”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