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呼救”让急救更有温度

孙维国

老人倒地后AI摄像头自动捕捉识别,10秒钟后触发一键呼救智能系统,距离最近的急救志愿者陈惠立的手机立即响起:“花桃入户1号严根木点位有急救任务,请您立即前往。”(11月4日《宁波日报》)

在偏远山区,老人突发疾病,AI摄像头自动识别、系统精准定位、志愿者迅速出发——短短几分钟,一场生死营救完成闭环。这一幕生动诠释了科技向善的力量,当人工智能与公共服务“深情握手”,让急救在速度之外,更彰显了温度。

急救就是时间跟生命在赛跑,对于高龄独居老人而言,哪怕多耽搁一分钟,都可能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山高路远、信息不畅、救护力量稀缺,这些问题使得偏远地区的急救常常陷入“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一键呼救”系统以AI技术为核心,将识别、报警、调度、响应整合为一体,让原本分散的资源形成闭环,打通了急救“最后一公里”,真正把“黄金4分钟”从理论变成现实。

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治理理念的转变。AI摄像头不再只是“记录者”,还成为生命的“守护者”。志愿者不再被动等待,而是被算法精准“点名”。这一场景的变化,折射出数字治理向更精细、更人性化的方向迈进。

“一键呼救”的意义,并不止于快,更可贵的是让科技在山水之间有了“人情味”。在偏远的村落里,急救桩、摄像头和志愿者网络共同构成了一张柔软的安全网。此时的救援更是一种守望相助的精神延伸。当志愿者接到呼救后奔赴山路,当系统自动拨通电话的那一刻,科技之光照亮了人间暖意。

“速度”与“温度”的结合,恰恰是数字化公共服务的方向所在。让技术深入生活、贴近人心,才能让数字化真正成为社会福祉的放大器。像“一键呼救”这样的创新,之所以动人暖心,是因为它让急救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