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沈孙晖 通讯员朱涵 王梦阳)“整整160套针织帽、围巾,清点完毕!”昨天上午,镇海招宝山街道胜利路社区都阿姨手工坊内暖意融融。又是一年秋,手工坊的“都是爱”针织礼物,再一次整装待发,即将奔赴远方。
“一定要让孩子们过个‘暖冬’!”手工坊负责人都杏娣说,为了这份心意,手工坊26名成员默默筹备了近一年。
掸去浮毛、叠放整齐、装入透明袋、贴上“都是爱”标签,再一件件归置进箱……打包现场,几位阿姨接力配合,动作麻利。
记者看到,四个大纸箱被仔细封装,里头不仅垫上报纸防震,还贴心放置了樟脑丸。“要让‘礼物’完好无损抵达孩子们手中。”都杏娣用力压了压箱口,确保打包严实。
与“礼物”一同装箱的,还有手工坊成立13年来从未间断的牵挂与温情——
2012年,在退休居民都杏娣张罗下,都阿姨手工坊正式成立。10多年来,数十位阿姨将手工爱好融入公益服务,持续为困难群体送上亲手织就的笔筒、帽子、围巾等。
从2020年起,手工坊跟随镇海区结对帮扶的脚步,把这份温暖带向了更远的地方。从贵州黔西南普安县,到四川大凉山金阳县,五年来,她们的爱心地图不断延展,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因此与“温暖”撞个满怀。
“这批物资将被送往金阳县丙底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当地工作人员分发给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胜利路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社区还将借助镇海赴金阳支教的教师资源,实现更精准的“爱心定制”,让每一份心意更好地被“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