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仑区纪委监委的办公室里,摆着一张结实的棕色长桌,这张原属于该区农业农村局的闲置桌子,通过资产调拨的方式得以重新“上岗”,既省去了购置时间和费用,也使闲置物品继续“发光发热”。
存量资产的高效调拨,是北仑区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生动缩影。此前,北仑区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由于存在信息壁垒、沟通渠道不畅通等原因,部分单位存在办公家具一边大量闲置、一边重新购置的现象。为此,该区纪委监委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推动建立“实体公物仓+线上虚拟仓”,通过统一归集、动态调配和循环使用,实现对闲置资产的全周期监管。自公物仓运行以来,已周转保障全区49家单位的物资使用需求,有效节约财政资金300余万元。
“为进一步加强公物仓规范管理,我们紧盯资产‘入仓、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通过监督检查、走访会商等方式,定期掌握公物仓运行情况,排查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入仓资产范围不明确、资产调配效率不够高等问题,并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堵塞漏洞。”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截至目前,已开展监督检查7次,推动问题整改4个。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北仑区纪委监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强化作风建设,坚决整治铺张浪费歪风,从资产调配、资金使用、公务接待等多方面入手,压实主体责任、抓细日常监督、强化制度约束,推动党政机关将厉行节约融入日常管理,让勤俭之风落地生根。
坚持过紧日子,重在把紧支出关口。北仑区纪委监委强化日常监督,紧盯“三公”经费使用情况,重点核查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等费用的审批流程、资金流向和使用实效,严肃纠治超标准接待、违规使用公车、虚列开支等问题,推动“三公”经费管理规范高效。
在北仑区纪委监委第五派驻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推动下,该区财政局持续强化财政管理效能,不断严控“三公五费”管理,压缩一般性支出,并通过建立单位资金和预算指标“定期+动态”清理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截至目前,该区“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5.5%,通过清理单位其他资金,盘活存量资金0.8亿元。(吴向正 汤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