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小微权力看似微小,却关系人心向背。
海曙区全域开展基层权力末梢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以“权力之治”推动“基层善治”,管住基层的重点事、重点人、重点岗位、重点环节,构建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新格局。
一年多来,区镇村三级联动实施制度治权、创新赋能、数智提质、清风护廉,“和邻友约”治理法、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村易通”平台等创新案例持续涌现,“点上树典型、线上创品牌、全域促治理”的工作氛围正日渐浓厚。
记者 吴向正 通讯员 厉迪桑
一“本”两“库”全覆盖 解码基层治理新范式
“自治站的开放时间怎么安排?日常管理由谁来负责?”
“之前听说建设资金使用情况都会公示,具体在哪里可以看到?”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巷议事会”在海曙区鼓楼街道秀水社区举行。活动现场,多幢无物业零星房屋的居民分组而坐,纷纷就自治站如何长效运行、怎样更好服务抛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
“大家提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关键,我已经把大家的意见都记录下来了。这是一张居务公开流程图,在什么环节我们需要做什么都列出来了,大家可以对照监督我们的工作开展是否到位。”鼓楼街道秀水社区工作人员徐慧拿出一本《村(社)规范行权事项库》,指着册子中的居务公开流程图向居民进行解释。
秀水社区参照的《村(社)规范行权事项库》,是海曙区专题研究、精心编制的一本基层权力末梢治理指导手册。
2024年8月,海曙区正式下发《基层权力末梢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并在2014版“小微权力”清单基础上,同步调整、梳理、提升,形成符合海曙实际的“城、乡”两版规范行权事项库,通过定权、晒权、管权、督权全链条,把加强基层规范行权的顶层设计做在前面。
村级规范行权事项库和社区规范行权事项库,内容涵盖村级重大决策事项、社区重大决策事项、村级采购事项、社区工作人员任用事项等九大类54项具体工作流程解读,以简明化、清单化的流程图形式列出村(社)重点工作“任务单”“流程图”,明确了工程项目、物资服务采购进站审批的规范要求,解读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任用、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具体要求,实现了基层权力末梢治理内容全覆盖,真正把权力放到了老百姓眼皮底下运行,让干部敢为、群众放心,基层工作的局面为之一新。
《村(社)规范行权事项库》通过一“本”两“库”,对复杂的流程进行了梳理,让村、社区干部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也让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履职有了“标尺”,工作有了“准则”。
对此,海曙区白云街道新任纪检监察干事骆洪深有感触。去年年底,一件涉及社区漏发某项扶助金的问题线索让他很是犯难。
“我刚接触纪检监察工作不久,不太清楚该如何入手。”正在骆洪为此着急时,《村(社)规范行权事项库》发到了海曙区各纪检监察组织人员手中。
在边学习边对照的基础上,骆洪来到该社区,查阅台账、入户走访、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延伸谈话……“作为一名刚刚接触纪检监察工作的新人,这本手册涵盖了村社各类事项的具体流程与要求,流程图清晰明了、便于理解,让我可以科学高效开展监督服务群众,心里更有底气了。”骆洪说道。
骆洪的做法并非个例。在《村(社)规范行权事项库》下发后,一批年轻纪检监察干部、村社监察工作联络员通过逐一对照,对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村(居)务公开情况、物资采购等开展监督,有力提升了日常履职质效。
集中发力破堵点 绘就基层治理“幸福账单”
基层规范行权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最终的落脚点还在于把群众关心的“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作为宁波市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截至2024年末,海曙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9万,占比达30.1%。如何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不仅是千家万户关切的“家事”,更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民生工程。
今年以来,海曙区纪委监委将监督推动“老有所养”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课题,深化“室组地”联动、多部门协作,聚焦养老资金使用、养老机构运营、老年食堂服务等关键环节,灵活运用明察暗访、约谈提醒、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等形式,严格执纪执法,用心用情用力守护银龄时光。
“老人的伙食是否按照标准执行?食材是如何采购的?”
“消防设施是否齐全?”
近日,海曙区纪委监委第一派驻纪检监察组对照《养老领域专项整治重点清单》,联合应急、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全区50余家养老机构、老年食堂开展“拉网式”现场检查,发现个别养老机构存在消防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不到位、财务制度执行不够严格、食品留样不规范等问题27个。
为进一步深化综合治理,推动系统施治,海曙区纪委监委第一派驻纪检监察组聚焦问题整治,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成果清单”四张清单,全面梳理养老服务机构管理运营中的制度短板、监管漏洞。截至目前,所有问题已得到整改。
基层问题点多面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民生补贴发放等基层行权高频领域,同样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去年以来,海曙区纪委监委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纳入年度专项监督项目,持续探索以重点领域“小切口”专项监督实现政治监督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结合农村基层行权特点,紧盯手续审批、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区纪委监委靠前监督、嵌入监督,查找出部分村资金收支随意、村干部履职不到位、监管职能落实不细等责任作风问题,开展基层权力末梢治理,针对性制定“定晒管督”4方面工作任务和10方面举措,出台《海曙区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细则》《海曙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电子)管理办法》等9项制度机制,村级集体资金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众人合力监督 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织密织牢基层监督网,必须充分发挥职能监督力量。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历来备受群众关注。为牢牢看住集体财产,“村易通”交易平台应运而生。这是由海曙区纪委监督推动,区营商环境办等部门合力打造的统一线上交易平台,涵盖各类交易的项目建立、合同签订、履约管理等7个环节20个节点,全链条加强农村资产交易全程监管。
7月2日发布选取公告,共计25家单位参与比选,7月7日就能选择中选单位……仅用5天时间,集士港镇广昇村丁家吴家周边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就完成了交易。
“速度快、效率高,省心又省力!”面对如此高效的小型村集体项目交易,项目负责人华立波对“村易通”赞不绝口。
更加充分的竞价、更加开放规范的平台,据了解,“村易通”交易平台运行以来,累计交易额26.72亿元;实现农村集体资产增收7989万元,节约资金10735万元,农村交易活跃度提升170%。
不仅政府要规范用权为民服务,也要推动社会方方面面参与进来,聚力解决民生难题。
用好基层“圈子小、熟人多”的特点,推动群众合力监督,是海曙区激活基层治理活力的另一着眼点。
在望春街道,海曙区纪委监委从2019年起试点开展的“廉情发布会”,已成为居民参与居务监督的重要形式,累计解决群众“大小事”121个。
望春街道天一家园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曾是居民关注的焦点。如何改建最优、怎么施工不扰民?各类问题频出,居民反映日渐强烈。
一连五场发布会,居民们就关心的问题向社区干部提出质询,社区干部则公开工作开展情况,把花的钱、干的活、办的事、走的程序讲全、讲清、讲透、讲明白,回应关切。
“得益于民主协商,涉及7000多万元资金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得很顺利。”社区党委书记乐怡不无感慨。
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在区级统筹抓镇街促村社机制带动下,类似“廉情发布会”这样的基层监督载体正在海曙“遍地开花”。
在集士港镇祝家桥村,体育公园的“无中生有”让村民们对“啥是规范行权”有了鲜活的认识。
在体育公园建设初期,集士港镇纪委依据规范行权事项库,全面梳理了容易产生廉政风险的环节,并借力祝家桥村“清风议事厅”“问廉会”等平台,全过程指导村里进行村民大会决议与合同订立等环节,且由村民代表与村监委成员成立财监小组,共同参与场馆建设过程的监督。
就这样,亮堂气派的体育公园顺利建成,热爱锻炼的村民们有了新去处。
与此同时,为筑牢村、社区干部拒腐防变思想堤坝,海曙区纪委监委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村、社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将村社班子履职能力培训纳入教育培训主体班次规划,实行分类调训和周期化管理,确保应训尽训。另一方面,在区法纪教育基地专辟末梢治理场景演绎展区,开发“基层权力末梢应知应会”随身测小程序,编印《末梢之鉴——村社典型案例知与警》《海曙区村(社区)巡察共性问题汇编》等“廉洁套餐”,切实将清正廉洁理念传导到基层、覆盖至末梢。
“只有以办大事的心态去约束小微权力,以调经络的姿态去梳理基层末梢,以民生无小事的理念去解决群众问题,方能以‘权力之治’推动‘基层善治’。”海曙区纪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高质量监督促进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由点及面推动综合治理,形成‘发现、整改、检视、完善’的全周期闭环,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