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娇萍 吴淑芬 蔡丽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提出希望,“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儿童阅读是全民阅读的根基,而家庭是培育儿童阅读素养的首要场域。家庭阅读,又称“家庭共读”“亲子阅读”,即家庭成员之间通过共同阅读、分享交流、互动讨论等方式开展的阅读活动。家庭阅读教育是指父母或监护人通过亲子共读、阅读环境营造、阅读互动等非正式教育形态,助力儿童建构阅读能力、内化文化认知与培育健全人格的教育实践。
个体层面,家庭阅读教育是儿童认知启蒙的关键,能帮助儿童积累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共情力,为终身学习与人格养成奠基。家庭层面,亲子阅读可增进亲子情感联结,增强家庭文化认同,提升家庭凝聚力。社会层面,家庭阅读教育为社会培育优质人才,并通过无数家庭的阅读实践推动全民阅读氛围形成,增强社会文化认同与活力。凝聚全社会力量支持家庭阅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社会支持是破解文化资本代际复制、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能弥补弱势家庭文化资源的不足,打破“文化贫困循环”;其次,通过搭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支持网络,能够整合多方资源,提升家长阅读指导能力,助力家庭构建良性阅读生态;再者,社会支持将家庭阅读从个体行为上升为社会共识,将形成“阅读赋能”的社会氛围。
在社会支持赋能家庭阅读教育方面,宁波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些具有宁波特色的经验。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以《宁波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为制度保障,构建“政府统筹-图书馆牵头-妇联、学校、社会机构联动”的体系。以“我陪孩子读经典”活动为例,横向聚力教育、文旅、工青妇等资源,纵向联动各区(县、市)、新华书店、图书馆、社会阅读组织等力量,形成“一部门一特色、一地区一主题”的全城阅读联动矩阵,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开展名家分享、走读研学、公益陪读等活动约1.5万场次,惠及2200万人次。
形成立体化的资源供给体系。2024年底,宁波在“市区街村”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基础上,完成10个区(县、市)少儿图书馆改建,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市、县两级少儿图书馆全覆盖的城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通过“馆校共建”模式,与444家中小学图书馆建立总分馆关系,向327所幼儿园推送“班级阅读包”。建成“甬上家长书房”资源平台,为30万家庭提供精准服务。
打造全域场景化阅读空间。宁波着力打造“15分钟阅读圈”,建成4500多个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嵌入“天一约书”智能借阅柜至地铁、商场、公园等。妇联指导建成300多个亲子阅读基地、47个儿童主题图书馆,其中国家级基地4个、创新实践基地1个。创新文旅融合场景,如“罗城书香专列”串联文化地标,“帐篷阅读营”在图书馆、景区开展主题研学,实现阅读与家庭日常亲子陪伴的场景融合。
建立“政策+专业+激励”长效保障机制。政策上,《宁波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要求公共图书馆、学校、社区每年至少开展20场家庭阅读活动;政府设立的全民阅读专项基金,2024年投入超800万元支持家庭阅读协同项目。专业支撑上,教育部门推出“教师专业阅读计划”,将亲子阅读指导纳入教师培训;妇联培训1800余名阅读推广人开展亲子阅读服务。同时,推出“阅读打卡积分制”“书香家庭评选”等激励措施,激发家庭参与积极性,确保社会支持可持续发展。
推进家庭阅读教育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跨主体协同机制仍需完善,图书馆、学校、社区等主体间缺乏更为紧密的协调机制;城乡阅读资源配置存在一定程度失衡,支持力度差异明显;家庭阅读指导服务的专业性与针对性不足,针对0-3岁低幼儿童、特殊儿童等家庭的专业指导服务较少。对此,可通过以下路径优化改进。
构建“阅读-实践”馆校社协同闭环。推动公共图书馆、学校、社会三方签订“阅读协同协议”,明确权责划分与联动机制。图书馆牵头制定分龄分级书单与导读资源包,同步更新至学校与社区;学校将家庭阅读纳入课后实践体系,布置“阅读+实践”主题作业;社区设立家庭阅读实践站,开展与书单配套的实践活动。以此形成资源、引导、实践、反馈的闭环链路,解决协同碎片化问题。
推进分龄数字资源建设与城乡均衡供给。以数字服务打破物理空间限制,有效缓解城乡资源配置不均。可参考深圳图书馆“南书房”数字资源库分级模式,开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家庭阅读数字包”,确保城乡家庭享有同等质量的阅读资源。针对乡村家庭数字鸿沟问题,政府可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低价流量套餐与设备补贴,在社区配备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组织开展“数字阅读技能培训”,提升家长资源获取与使用能力。
优化特殊群体专项支持项目。聚焦低幼儿童、留守儿童、特殊儿童三大群体,建设差异化专项支持体系。针对低幼儿童家庭,借鉴英国阅读起跑线计划,推出“阅读启蒙礼包”;针对留守儿童家庭,可搭建远程亲子共读平台,实现亲子异地共读和实时互动,招募志愿者辅助线上伴读;针对特殊儿童家庭,参照广州“特殊儿童阅读指导师”培训体系,开发孤独症、脑瘫等不同类型儿童的适配阅读方案并落地实施。
家庭阅读教育是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更是儿童成长“最先一公里”。宁波正以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推动阅读在每个家庭生根发芽,为书香宁波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作者单位: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