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廖惠兰
这两天,在宁波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系列活动全面启幕之际,宁波开启“欢喜迎客”模式——
宁波三江口流光溢彩,鼓楼C位大屏、地铁车厢、公交车身等“显眼包”位置,到处都是诚意满满的欢迎口号,氛围感拉满。
十年间,宁波这座兼具港口活力与历史底蕴的城市,不仅让朱金漆木雕、金银彩绣、青瓷瓯乐等非遗瑰宝走向国际,更以群众需求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从“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惠及百万市民,到中日韩青少年跨越山海面对面拥抱,宁波用一个个鲜活案例,书写着公共文化服务从有到优、从本土到国际的进阶答卷,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城市发展的硬支撑。
“步行5分钟,我就能到家旁边的117艺术中心体验非遗手工制作,下午约朋友看书喝咖啡,还能欣赏晚上在宁波音乐厅举行的古典音乐会……”家住灵桥社区的文艺青年王女士周末丰富的生活,正是宁波“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写照。
2016年,宁波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这一工程是宁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改革的宁波样板,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建成154家社会联盟、36家空间联盟,全民艺术普及综合参与率达82.93%。
在设施网络建设上,全市建成158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形成三级架构,市县乡三级文化设施100%达标。
宁波文艺精品同样闪耀国际舞台,在海外圈粉无数。舞剧《花木兰》《东方大港》等作品走向国际舞台掀起观演热潮,宁波交响乐团带着《宁波欢迎你》登陆欧洲,把宁波故事讲给世界听。
2024年,宁波成功主办以“海丝繁花”为主题的青少年交流活动,来自三地的近30名青少年齐聚宁波。同年,宁波丝路东亚文化交流中心的成立,让国际文化交流有了“固定阵地”,标志着宁波与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进入了机制化、平台化的新阶段。
从本土非遗的“出海”,到三国青少年的“手牵手”,再到数字化浪潮下的“云端”交流,宁波的公共文化服务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连接东亚、拥抱世界。正如宁波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所说:“文化交流是双向奔赴,是心心相印,在东亚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多元文化的交流也让世界看见宁波的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