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院门” 更是打开“心门”

孙 勇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地处宁波市中心城区的海曙区政府大院“开门迎客”,面向广大市民游客开放近400个免费停车位和卫生间等,因此“火”上了网,被网友赞为“比自家小区还方便的大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敞开大门,应时应季提供公共资源,屡上热搜、广受好评。就像海曙区这种假期“开门”模式,打开的不仅是政府大院的“院门”,更是人民群众的“心门”,背后展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温度,更彰显党政机关坚持为民服务的力度。

“民无信不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立信之要在于为民服务的躬身力行,这是党政机关公信力最坚实的底色。“开门迎客”之举,更新了民众对于政府大院“庄严、神秘”的刻板认知与印象,让其成了可以走进、可以停留、可以感受的“城市会客厅”,从而使“为人民服务”变得可感可触,进一步拉近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的物理距离和情感距离,更好地提升政府公信力与民众认同感。这种“接地气”的便民实践,提供的是便利,收获的是信任,能够让民众心中的“期许”化为“暖意”。

政府大院“开门”模式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公共服务理念的变革——从传统管理转向服务共享,从内部运行转向多元共治。近年来,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政府大院不再是单一的行政区域,更是综合性的服务载体,政府机关的角色也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面对节假日停车“一位难求”、如厕难等民生痛点,主动“开门迎客”,打破行政空间的传统壁垒,通过资源统筹整合,巧妙地把对内的行政空间转化为对外的公共服务空间,让紧俏的停车资源、场地资源真正地服务于民生需求,彰显党政机关的务实担当。

政府大院“开门”不仅需要用心,更需要持久。基于此举的良好社会效益,我们应思考的是,如何将节假日“特别开放”向日常化“统筹开放”转变,如何在“开了门”之后进一步实现“门好进”“事好办”,如何让民众兴致勃勃地进来、心满意足地出去。面对管理实际与群众期待,需要进一步树立厚民情怀、夯实优良作风,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头,将心比心,把群众事当作自家事,确保群众急难愁盼看得到、管得了、办得好,用民众脸上的“喜色”来检验工作的“成色”。

2025-10-22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41765.html 1 3 打开“院门” 更是打开“心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