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许天长 孙 肖
通讯员 叶晶晶 郭倩倩
前天下午,柴桥街道文化艺术中心的舞蹈房内,一个舒展的身影在音乐声中翩然起舞。
你很难想象,这具充满力量与控制力的身体,在过去的12小时里,正稳坐在53米高空的桥吊驾驶室,在宁波舟山港的“钢铁森林”中,进行着另一种“穿针引线”的指上芭蕾。
舞者叫胡佳威,一名在港口驾驭桥吊的司机,也是一名在舞台上追逐灯光的舞者。就在不久前,他作为领舞的原创群舞《情牵索面长》刚斩获区级大赛的双料奖项。从轰鸣的港口到静谧的排练厅,这名“85后”用11年时间,精准平衡着现实与热爱构成的“双轨人生”。
“在空中,吊具的每一次移动都以厘米计,就像高空穿针。”眼前这名曾荣获多项舞蹈大奖的舞者,谈起自己的本职工作——桥吊操作时,眼神里流露出同样的专注与热忱。11年来,他见证了从肉眼操控到远程视控的技术飞跃,但那份对“精准”的极致追求,却从未改变,并悄然贯通了他的两种人生。
这份对精准的执着,意外地在舞蹈领域找到了共鸣。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舞台上的佼佼者并非科班出身。胡佳威的舞蹈启蒙始于2009年的部队生活。“省军区年会需要会跳舞的人,班长说协调性好就行。”正是部队里对“整齐划一”的严苛要求,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转业后,他从事汽车装配等工作,直到2014年进入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舞蹈的种子才重新萌芽。转折发生在2015年,工会负责人偶然问起他的文艺特长,一句“试试看”让他登上了“宁波港好舞蹈”的赛场,从此再未离开舞台。
在这两种身份之间切换,意味着他必须成为一个时间管理大师。作为两班倒的桥吊司机,他的生活遵循着精确的循环:白班从早8点到晚8点,接着休整24小时,再进入晚8点到早8点的夜班。“节假日与我们无缘,但年休可以协调。”他坦言,所有的舞蹈排练都靠“见缝插针”——要么安排在休息日,要么与公司协调调班。令他感动的是,单位始终支持他的艺术追求。领舞的《情牵索面长》仅用不到一个月排成,“所有排练都紧扣我的休息时间,从没要求我特意请假”。
作为土生土长的柴桥人,为了演好这部以市级非遗“索面”为背景的作品,他做足了功课——查阅资料、观看制作视频,深入理解“二揉四捂”“三次拉面”的工艺流程。舞台上,纱质“面丝”在光影间流转,他的演绎让索面匠人的坚守跃然眼前。
这种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的能力,源于他多年的积累。从展现港口工人风貌的舞蹈《港口油漆工》,到讲述自身经历的舞蹈《桥吊班的新司机》,他始终从港城生活中汲取灵感。
2025年央视春晚,他作为浙江海港集团三名职工代表之一,参与演唱《伟业》。这已不是他第一次登上顶级舞台——2018年他就曾在央视《群英会》中凭《北京北京》斩获周冠军。
37岁的他依然保持着运动员般的体格,这得益于他从小在体校打下的基础。“练了五六年田径。部队里每天5公里的高强度锻炼,现在休息日还坚持跑步。”这些经历让他在舞蹈中拥有独特优势。
“桥吊作业以安全效率为主,舞蹈则是情感表达。但二者都需要极致专注——一个是对机械的掌控,一个是对身体的掌控。”胡佳威表示,桥吊驾驶室和舞台,一个是安放生计与责任的现实战场,一个是承载热爱与梦想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