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罚款不少于2000元”:

行政执法不能成“数字游戏”

江南羽

司法部近日发布的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披露,河南省某县消防救援大队通过微信工作群,向各街镇下达“月度行政处罚不少于2件、罚款金额不少于2000元”的硬性任务,并以“接龙打卡”和“月末通报”形式进行考核(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

这导致当地消防行政处罚案件呈现反常特征——23个街镇每月案件稳定在2件至3件,罚款精准落在2000元至2500元。司法部将“掐着指标执法”的闹剧列为典型案例曝光,是对“逐利执法”的当头棒喝。

行政执法的本质是维护公共利益,但当罚款变成必须完成的KPI,执法逻辑就被彻底扭曲。基层为凑数可能“选择性执法”,对企业小问题重罚、大隐患忽视;企业则陷入“被执法”焦虑,营商环境在冰冷的指标中受到损害。

这种做法完全背离《行政处罚法》“禁止以罚代管”的立法精神,更与国务院“严禁下达罚没指标”的要求背道而驰。值得庆幸的是,当地行政执法监督局从反常数据中发现问题,及时下发《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叫停指标考核,彰显了监督威力。

执法不是“数字游戏”,安全更不会“一罚而就”。企业需要的,是“精准服务”而非“频繁打扰”。司法部此次典型案例的发布,向全社会传递了明确信号:任何以罚款为目的的执法都将被严厉纠治。

当执法者只顾盯着指标时,就会偏离民生与安全的靶心。唯有让考核导向真正回归“执法为民”,才能让法治温度浸润市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2025-10-16 “每月罚款不少于2000元”: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40571.html 1 3 行政执法不能成“数字游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