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竞逐新型储能万亿级赛道

魏 巍

新型储能是促进新能源规模开发利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当前,新型储能产业正迈向规模化、多元化、商业化的新阶段,宁波应牢牢抓住新机遇新趋势,鼓励开发多类型储能技术,不断探索多元应用场景,释放产业创新发展增长潜力,推进新型储能产业进入高水平、高速度发展新阶段。

新型储能发展形势

一是行业规模呈现高速增长。近年来,以风电、光伏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攀升,新型储能作为解决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问题的关键技术及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截至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73.8GW,占全球比重超40%,较“十三五”末增长约20倍。据预测,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到2030年将突破220GW,较2024年增长近3倍,行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宁波要抓住新型储能正处于高速发展机遇期,奋力抢跑新型储能万亿级赛道,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当前,锂电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竞相发展,目前,锂电依托成熟产业链、高能量密度等优势,占据新型储能主导地位,钠电、液流、压缩空气及超导等类型受制于成本及技术成熟度,产业化进程较慢。未来,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颠覆储能材料研发、多能互补系统构建等创新模式,形成以锂电为主导,液流、飞轮等多种模式为补充的混合储能新业态。宁波要把握各类新型储能技术竞合发展对产业牵引作用,加快前沿交叉技术概念验证与中试产业化突破,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多元化发展。

三是应用场景持续扩展。我国新型储能在电网调峰调频、新能源开发消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峰谷获利、新能源配储等商业模式已基本成熟,离网供电、园区微电网、光储充一体电站、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型场景不断涌现,多元化应用格局正逐步构建。未来,容量租赁、智能运维、安全运营等储能商业新模式不断完善,多重价值进一步释放。宁波要充分认识到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和商业价值正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深挖新型储能价值空间,以场景示范带动技术迭代,形成一批可复制、有代表性的储能应用场景。

四是海外市场机遇挑战并存。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加速推进。新型储能海外市场快速放量,2025上半年我国储能产业海外订单规模达163GWh,同比增长246%,占全球订单总量的50%以上。储能海外市场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东、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但受贸易战及高关税等因素影响,美国市场同比骤降。未来,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在技术、成本、集成方面的领先优势将加速释放,海外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宁波要看到海外新型储能需求增长机遇,但也要充分认识到海外市场潜在风险,有序开展国际化布局。

加快推进新型储能产业量质齐升

宁波要牢牢抓住新型储能市场高速增长窗口期,加强锂电、液流等不同类型储能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布局发展储能新产品,建强新型储能产业链,推动多元化、商业化应用,推动能源体制机制革新,实现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突出产业落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建立以锂电为主导,钠电、液流、超级电容器等多元技术协同发展路线,鼓励云山动力、维科技术等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在电池材料、电解质、隔膜、系统集成、储能装备等关键领域一批成果。推动容百科技、锦浪科技等龙头企业牵头成立新型储能产业链创新联合体,面向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需求,联合上下游开展混储集成、储能安全、数据管理等共性技术攻关。支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科创平台开展全固态电池、超导储能、金属—空气电池等颠覆性技术创新,抢占新赛道制高点。

二是突出产业链建设,推动储能产业能级跃升。针对宁波锂电电芯制造薄弱问题,全力引进培育电芯、电堆研发生产企业,开辟大圆柱电池等差异化发展路径,引导企业做强差异化、特色化长板。鼓励东方日升、震裕科技等领军企业主导和参与新型储能产品开发、储能系统集成、储能电站建设,培育成为牵引能力强、辐射带动广、集群效应大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支持大中小企业分工与协作,通过“整零协作”共同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链。谋划新型储能产业园,打造集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场景应用及后市场服务等于一体的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区。

三是突出场景应用,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构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立体化应用体系,在风光电场、关键电网节点、工业园区等区域布局一批独立储能、共享电站,提升区域电网韧性与新能源消纳能力。面向数据中心、工商业企业等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高和用电量大的用户,推动配置新型储能。大力推动新型储能产品在工业领域应用,在重点企业、产业园区等领域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推动“新型储能+”多场景融合示范,探索推广“光储充换检”一体化综合站、“超阶零碳”建筑等一批创新场景。

四是突出机制创新,构建坚实产业支撑体系。探索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成本向电源侧和用户侧双向疏导机制,积极推动基于效益的储能电价机制创新,助力降低储能项目建设运营成本。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建立覆盖全市新型储能电站数据监管平台,实现对项目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评估和监管。新型储能产业重大建设项目优先列入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能耗指标等统筹安排。鼓励天使、种子等各类基金加大对新型储能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设立新型储能专项基金,将新型储能纳入首台(套)政策扶持范围,引导保险机构开发面向新型储能项目的保险产品。

(作者为宁波市工业和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2025-09-30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8526.html 1 3 奋力竞逐新型储能万亿级赛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