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肖 通讯员毛飞英 吴延广)在宁波舟山港三期码头后方,一座形如巨型快递柜的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前日,随着最后一批钢结构完成吊装,宁波舟山港三期集装箱码头配套停车场项目(简称灰库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空箱堆场库主体结构完工,标志着这一备受关注的“超级停车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宁波舟山港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项目,灰库项目坐落于北仑电厂灰库地块,总投资约36亿元,占地面积达315亩。该项目不仅是宁波市“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更被列入市“1115”工程十大标志性工程。
与传统露天堆场相比,这座立体空箱堆场库创新采用“9+9”双层堆叠工艺,使同等面积下的堆存能力提升至传统模式的2.7倍,预计可容纳近26000标准箱,并配套1100余个集卡停车位。
“就像把集装箱存进智能快递柜一样,未来,集卡司机可通过系统快速存取空箱,极大缓解港区堆存压力与道路拥堵。”宁波汇海通国际物流枢纽发展有限公司工程项目部副经理郭元铎说。
实现这一创新设计的背后,是建设团队对工程技术的极限挑战。空箱堆场库建筑体量堪比一座小型体育场,长221.25米、宽182.6米、高83.6米,钢结构总重达6.2万吨。面对复杂的桁架节点和毫米级的安装精度要求,施工方创新采用工厂预制与现场模块化安装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通过数字化预演技术提前模拟施工全过程,精准排查风险点,确保这座‘巨无霸’平稳落地。”灰库工程总承包单位宁波建工项目经理向保卫告诉记者。
目前,项目正处于一期、二期双线攻坚阶段。据悉,一期空箱堆场库、修洗箱库等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整体进度达85%,计划明年6月试运营;二期集卡库基础施工同步推进,力争2027年3月整体投运。值得期待的是,该项目在蓝图阶段就植入了“智慧基因”,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未来可实现库内无人化、自动化作业,为传统港口物流转型升级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