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我鸿中国画展”开展

“得之天籁”见风骨

陈我鸿的作品。 (黄银凤 冯姝涵 摄)

本报讯(记者黄银凤 顾嘉懿 见习记者冯姝涵)前天,“得之天籁·陈我鸿中国画展”在宁波鼓楼开展。43幅精选画作悬挂于展厅四壁,跨越三十余载,静静诉说着一位艺术苦行者的生命轨迹与精神追求。

陈我鸿(1939年—1992年),浙江奉化亭下村人,1958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科,师从潘天寿、陆俨少等艺术大师。

陈我鸿出生于普通家庭,自幼便展露出绘画天赋。

陈我鸿的画作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精髓,他在其中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真挚情感。他的画不是“描”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笔端流淌的是真性情。他的作品得林泉高致之境界,有人间烟火之温馨。

1985年,陈我鸿正式调入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他教导学生:“画画是做人做出来的,不是胡乱涂出来的。”

在画展开幕当天举行的陈我鸿中国画学术研讨会上,陈我鸿的学生刘继晓回忆道,陈老师并未手把手地教他具体笔法,而是告诉他“什么是好东西”,并为他指明了艺术的方向。

陈我鸿喜好饮酒,且酒后常作画。他的学生兼女婿郑晓峰回忆,他喜欢喝家乡的黄酒,此次展出的不少画作是他醉后所作。在他看来,画为“酒后真言”。

宁波市书画研究会顾问贺圣思表示,虽然与陈我鸿素昧平生,但初见其画作便“一见钟情”。

“他的笔墨技巧高超,用笔疏朗大气,用墨用色尤为自如,特别是在虚实相生、水墨氤氲之处,处理得极为精妙——这恰是衡量书画家水平的关键,也是一般人最难把握的地方。”宁波书画名家李羡唐说。

陈我鸿的学生逄春阶正在撰写《陈我鸿传》。他回忆道:“陈老师不仅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教育家。他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影响了许多艺术爱好者。”

2025-09-22 “陈我鸿中国画展”开展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7168.html 1 3 “得之天籁”见风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