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家揭晓渔业“天时密码”

X波段雷达。 (象山县气象局供图)

记 者 孙肖

通讯员 杨昕玮 徐彬

千帆竞发,奔赴蔚蓝。第二十八届中国(象山)开渔节祭海仪式昨天上午在石浦镇举行,这场仪式不仅是渔民的庆典,更是人与自然的一场深度对话。当我们以气象的视角解读这片大海,便能揭秘渔业生产背后风云变幻的共生之缘。

渔业生产自古“靠天吃饭”,气象条件直接决定渔业的丰歉与安全。象山县气象局专家解释道:“温度是鱼群生长的‘指挥棒’——海温受太阳辐射和气温影响呈现季节性变化,经济鱼类对温度极其敏感,会随之洄游;大风是渔业安全的‘威胁者’,不仅搅动海水影响鱼群生育,更直接威胁渔船作业;降雨则是沿岸养殖的‘生命线’,通过改变海水盐度分布,牵动海洋生物生长。”

中国(象山)开渔节于9月中旬举办,时值秋季,恰逢东海禁渔期结束。那么,开渔节的选定又有什么讲究呢?

专家进一步解析:浙江省规定每年5月1日至9月16日为休渔期,跨越整个夏季。夏季太阳辐射强、海温最高,丰沛降水将营养物质带入近海,促使浮游生物爆发增长。温暖海水中饵料充足,极有利于鱼虾蟹类繁殖发育。保护这一时期海洋生物的生长,就是对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力支持。

气象灾害会给渔业带来挑战,如台风、大风、海雾等恶劣天气时时刻刻考验着渔业生产与航行安全。面对这些风险,现代气象监测系统充当起“千里眼”和“顺风耳”,为安全捕捞提供坚实保障:气象站持续收集温、风、压等要素;雷达实时追踪台风和强对流天气的位置与移速;卫星广域监测海面上的台风、大雾及强对流系统;温盐观测站则深入养殖场,采集海温、盐度、溶解氧等海水“体征”数据。

气象变化与渔业的关系远不止此。每一次风起浪涌,每一度水温升降,都是海鲜的调味剂。

象山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风向呈现显著季节性变化:夏季偏东风为主,冬季则以西北偏西风为主。冬季盛行西北风时,空气与海水温度降低,带鱼就会洄游至浙江近海积蓄能量过冬。

气象专家说,“冬至前后海水温度低,寒潮可能导致异常低温。此时洄游的带鱼,经过秋冬季的摄食生长,体内脂肪丰厚、肉润油足,是口感最佳的时候。”

从祭海仪式中的虔敬祈愿,到科技支撑下的精准预报,在东海这片海域之上,我们始终以敬畏之心追寻着与海洋同频共振的生存智慧。

2025-09-17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6356.html 1 3 气象专家揭晓渔业“天时密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