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施“建好”更要“好用”

景 新

据《人民日报》9月8日报道,近日,我市江北区推进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试点,在两处公交站进行“微改造”,包括缓坡降差、增强标识识别度和加装防护设施等,缓解老年人、轮椅使用者等行动不便人群的出行难题。

无障碍设施建设,事关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的权益保障,更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各地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覆盖率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开始配备无障碍卫生间、低位柜台等设施。

然而,无障碍设施“从有到优”的进阶路上,一些问题依然突出。像无障碍坡道坡度过大,老人无法独自驾驶轮椅上坡;像盲道被电线杆、树木或停放的车辆阻断,成为“断头路”;像无障碍电梯长期故障无人维修,形同虚设;像无障碍卫生间被占用,导致特殊群体无法使用,等等。

江北区公交站台的“微改造”虽然投入不算大,但广受好评,关键在于其不仅关注“有没有”,更注重“好不好用”的问题。缓坡的坡度经过科学测算,确保轮椅能够轻松上下;标识系统清晰,便于视力障碍者识别;防护设施坚固,为特殊群体提供安全保障。这些细节背后,是对使用体验的深度思考。

无障碍设施应该怎么建、建得好不好,使用者最有发言权。不能是只看“有没有”的硬件堆砌,而应该把“好用”放在第一位。唯有坚持用户思维,聚焦残疾人、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多听听他们的意见,补齐功能缺陷,优化服务细节,完善后续管理,才能让无障碍设施真正“好用”。

2025-09-14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5777.html 1 3 无障碍设施“建好”更要“好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