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之差看家风

陈琪琦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干部作风、党风政风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家风建设时,曾形象地用“家”和“冢”两个字作比喻。他说,“大家仔细看一看‘家’和‘冢’这两个字,它们很像,区别就在于那个‘点’摆在什么位置。这就像家庭建设一样,对家属子女要求高一点才能成为幸福之家,低一点就可能葬送一个好家庭”。

“家”的“点”居上,象征标准与要求的高位;“冢”的“点”居下,代表底线与约束的失守。毫厘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一“点”是对家风家训的传承与弘扬。从《诫子书》到《朱子家训》再到《傅雷家书》,从孔子庭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到岳母刺字激励岳飞“精忠报国”,再到《曾国藩家书》“家勤则兴,人勤则俭”,都生动映射出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其生命力足以穿透时空阻隔,滋养一代代人。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这一“点”是对家人家庭的严管与严教。家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风是优良作风的源头,亲人之间互相提醒、防微杜渐,才能筑牢反腐大堤的根基。从“我爸是李刚”的张狂到奔驰“亮证姐”的风波,从“家里人说句话”“枕头边吹个风”等“小节”被默许到“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敛财”,各种教训和案例深刻警示大家,家人的放纵与堕落,往往始于家风不正、管教不严。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这一“点”更是自身慎言慎行的警示。家风正才能党风清,正家风才有好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他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只有以“高一点”的要求主动把纪律规矩带回家,面对“微腐败”绝不掉以轻心,遇到“潜规则”绝不随波逐流,碰上“人情礼”绝不欣然笑纳,才能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成为自己和家里人的日常习惯和行动准绳。

“家”与“冢”的一“点”之别,是警世箴言,更是行动指南。家是一个凝聚牵挂的港湾,家人的真谛在于分担彼此的忧喜,党员干部应有意识地多挤出时间陪伴家人。当然,“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与你捻熄灯,有人共你书半生”,家人也是党员干部最坚实的后盾。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谓“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为人父母,必须明白,真正的家庭财富不只在于物质积累,好家风、好品质,严要求、真本事,才是留给子女最好的财富。“一人不廉,全家不圆”,一时的贪念、一丝的侥幸,输掉的是一家人的幸福。党员干部在向贪念伸出手的时候应该想想家人,在放任家人的时候应该想想后果。

“家”上这一“点”,不大,却重千钧。党员干部治家,就要将“高一点”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清正廉洁的家风守护个人前程、维护家庭幸福,最终使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2025-08-27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2776.html 1 3 一“点”之差看家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