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王博
通讯员 张艺 陈姣
在鄞州区福明街道福明家园社区,住着67岁的王存荣老人。他曾是一名企业技术人员,退休后,他在参加一次社区科技体验活动时,被年轻人用AI创作绘画、生成文案的场景打动了。
“难道人老了,就要被时代抛下?”带着这份不服输的劲儿,他在宁波开放大学鄞州学院报了名,成为AI课的忠实粉丝。
王存荣学AI,从安装软件开始。他不仅每天雷打不动地上网课,认真记笔记,还和几名银发学员组建了“银发AI互助小组”。
如今,他用AI给老照片上色、写游记,甚至用AI辅助炒股、理财,成了社区里小有名气的“AI达人”。
AI的持续火热,让更多老人开启了别样生活。
七旬老人忻丁明和妻子陈聪是邻里间公认的“音乐达人”。忻丁明精通多种乐器,二胡、唢呐、琵琶、萨克斯、大提琴样样拿手;陈聪则负责拍摄老伴的演奏视频,剪辑后发布到网上。“AI可以自动生成伴奏,匹配歌词字幕、美化画质,让视频更精致。”陈聪说。这几年,老两口还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抖音、快手、优酷、西瓜视频、头条等平台上都能看到他们的作品。
在雅戈尔老年乐园,闻奶奶和贺奶奶是出了名的“AI达人”。作为“老姐妹团”的负责人,闻奶奶经常用AI查天气、设计旅游线路,“复活”自己和朋友的老照片;贺奶奶是豆包软件的“铁粉”,常用豆包看新闻、查养生信息,从中收获了不少知识。
这个暑假,靠着AI私人定制线路,南阿姨带领老姐妹从宁波出发,一路游玩了南京、天津、沈阳,又在长白山休养了半个月。“以前出门做旅行规划费时费力,现在有了AI,问题迎刃而解。不仅有旅游线路、门票价格、乘车路线,连附近好吃好玩的地方也会一并推荐。”南阿姨说。
65岁的罗培毅和妻子常年带着外孙女,每天傍晚都要辅导作业。“多年未碰课本,很多知识早已生疏。后来,我学会了使用AI,题目解法、拼音发音、英语翻译,都能轻松解决。”罗培毅说。
“尽管我们学得慢,但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成长进步的快乐。”在王存荣看来,AI既是生活帮手,也是消费向导,让晚年生活既充实又“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