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观园》:

“烈火烹油”背后的思考

戏迷在剧院大厅

陈丽君谢幕(图源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微信公众号)

岑 颖

8月16日,第十六届浙江省戏剧大赛在甬城拉开帷幕,开幕大戏《我的大观园》,陈丽君领衔主演。

剧场门口摆上身份证识别设备,剧场大厅则是花海连着花海,粉丝依然云集,慕名而来的“路人”观众如潮涌——市场正以这样的方式,向人们证实着陈丽君的“大火”。当然,在粉丝们的齐声赞誉背后,对于戏本身的争议,也在散场的路途上,在不少观众的口耳间延续。

上述现象对于老戏迷来说,可谓似曾相识。犹记1997年,《寒情》在宁波参加省戏剧节展演,剧终的幕布盖住了关于“荆轲”们的一切声响,却掀起了汹涌的争论,浙百从此走上了一条被渴望坚守甚至固守传统之路的戏迷们批判且时而讥讽的越剧革新之路。

《寒情》的热度是茅威涛带来的,正如今天陈丽君之于《我的大观园》。

如此“出圈红”,自然也是好的。浙百场均演出费猛涨,这是由市场决定的。终日苦苦为稻粱谋,是很难专心、尽心地去搞创作的,只有可凭本业致富,才能吸引更多人入行,才有更大的概率产生优秀的从业者和作品。必须看清楚的一点是,在生存面前,一味鼓吹“奉献”与“坚守”并不理性,也非常低效,很多剧种的行业萎缩与凋零证明了这一点。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回望《寒情》大幕落下后的近三十年光景。我想,在越剧史上应该会留下《寒情》和茅威涛的名字,正如也应该会留下《我的大观园》和陈丽君的名字。毫无疑问,它们和她们都给百二十年的越剧史带来了惊涛巨浪。然而,不得不正视的是,“七八十岁”的《红楼》《梁祝》一遍遍地在各地剧场上演,一部复排的《追鱼》一站站巡演,一次次被戏迷追捧和传唱的同时,我们很少甚至再也没有在舞台上看到《寒情》《江南好人》,甚至被粉丝们视为创作高峰的《孔乙己》。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件:前几年梨园行曾经掀起过一股复排不常演出的老戏的风潮,但这股风潮很快退去。在中国戏曲史上,各路名家大拿曾创作过浩如烟海的剧作,但并未悉数流传。事实上,确实只有经过不同年代观众检验的作品才得以流传。能不能常演,往往是由剧目本身的质量决定的。若干年过去,“心理剧”“青春越剧”之类应“运”而生的“头衔”都会淡退、消失,能留下来的,必定是合乎戏剧创作规律、各方面优秀的作品本身。

可见,无论革新还是传承,戏曲的复兴之路确实是曲折而漫长的!有一两个领军人物非常重要,但有生命力的作品却不容易创作;而作品,才是剧种和演员的立身之本!

那么,二十年后,我们还能常常在舞台上看到《我的大观园》吗?恐怕并不容易。

虽然从视觉角度说,它是“好看”的,它的演出市场也如“烈火烹油”般繁荣。这并不是坏事,生存是发展的前提,起码投资没有成为“坏账”,且能创造巨额的经济价值;同时也确实放大了越剧乃至戏曲的声量,吸引更多圈外观众的关注。这样的“商业巨制”能不能存在?我认为能。作品的多样化,是保持行业活力的重要前提。既然影视可以有不同类型、不同受众,那么戏曲为什么不可以?不喜欢革新风格的创作,可以“用脚投票”,避而不“见”,无需一听浙百、一见革新就否定与嘲讽,恨不得一闷棍打死。

但也不得不承认,迄今为止,越剧业态的改变非常小。“红的是陈丽君罢了”,粉丝们如是说。而就《我的大观园》本身而言,剧本中对于原著精神及红楼人物精神底色把握浅俗化的问题,也无法让人视而不见。社交媒体上对剧本“魔改”的吐槽并不少见。同时,在情节设计和结构安排上,它又执着于原著中一些大小概念的运用,使整部戏产生了“虚”与“实”的尖锐冲突。

以“金陵十二钗”串联作品,是本剧的核心创意。戏以“元妃省亲”开场,“十二钗”一一出场。这是“警幻仙子视角”,本质上离开了现实情境,进入了一个虚拟性的时空;相反,“元妃省亲”则是极具政治意味、现实性极强的场景,是一个写实性的时空。当受众在面对这两种时空时,心理期许完全不同。对于前者,人们可以允许作者放飞想象力;但对于后者,人们却会以现实主义的眼光,追求细节真实。当这两个时空在剧中产生“龃龉”,熟悉和热爱曹公原著的观众就会忍不住质问:

妙玉作为省亲仪典的“工具人”,以她的身份,应不应该、有无资格在如此场合登堂入室见到皇妃本尊?“槛外人孤傲堪敬”的她会不会拿“娘娘谈吐气高华,顿觉堂前沐春光”这种话曲意奉承?

考虑到人物所在时代和事件本身的场合,钗黛有没有可能被贾宝玉左右手各牵一个跑到皇妃和众长辈跟前?

一个皇妃,会不会当着“三角恋”的当事人和其余众人的面,一口一个“金玉良缘”“木石前盟”,大剌剌把三角关系钉死在“公告栏”上?

……

此类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而本剧最终能否打磨成真正的精品,目前更不能下结论。但是,“烈火烹油”的场景背后,市场与作品如何兼顾,如何以点带面寻找整个行业的新突破等,确实是可以讨论与研究的大命题。而“革新”的标牌之下,无论创作者还是观众,都不能放下“精品执念”,这一点,我想也是无需怀疑的。

2025-08-25 《我的大观园》: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2151.html 1 3 “烈火烹油”背后的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