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征
近期,有市民在某在线旅游平台搜索“一大一小”从北京到上海的机票时,发现“小朋友的票竟然比大人的还贵”,再三考虑后,该市民最终选择乘坐高铁出行,孩子可以享受火车票半价优惠。实际上,许多家长在购买儿童机票时,遇到过价格“倒挂”的情况(8月19日中国新闻网)。
儿童机票“优惠失灵”,根源在于定价规则与市场的严重脱节。根据现行规则,儿童票价格为“成人全价票的50%+燃油费50%”,但这一标准诞生于民航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年代。如今,成人机票折扣价早已成为常态,即便是暑期旺季,3折、4折的成人票价也比比皆是,远低于“全价票50%”的儿童票基准价。这就直接导致,当成人折扣票价低于全价票5折时,儿童票只能“被迫”按成人折扣价出售;而当成人票折扣稍高时,儿童票又被“锁定”在全价票50%的“高价区”。
规则的僵化,让儿童票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要么比成人票价贵,要么与成人票同价,唯独缺少“专属优惠”。更令人费解的是,同一航线、同一平台的儿童票价“乱如麻”,有的比成人贵数百元,有的仅便宜1元,有的完全持平。这种混乱不仅增加了家长的购票成本,更让“儿童优惠”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儿童票优惠不是“市场福利”,而是国家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制度性保障。正如专家所言,“当‘优惠’儿童票反而比成人折扣票贵时,这种‘福利’已变成‘负担’,剥夺了儿童享受市场公平折扣的权利”。破解困局的核心,在于让定价规则与时俱进。
一方面应建立“以成人票实际成交价为基准”的浮动优惠机制。可探索以成人票实时折扣价为基础,给予儿童固定比例的额外优惠(如成人价的80%),让“儿童优惠”不再依赖“全价票50%”的僵化基准,而是真正与市场价格联动。另一方面,赋予家长“选择权”而非“被动接受权”。当儿童票价格高于成人折扣票时,系统应自动推荐更优惠方案,而非让家长在“高价儿童票”与“烦琐比价”间被迫选择。
1996年儿童机票按全价票50%优惠的规则诞生至今,民航市场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该规则仍在原地踏步。表面上看,儿童票价比成人票价高,航空公司好像多了“隐性收入”,但这种现象极易引发家长反感,导致家长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出行,从长远看,不利于航空公司的未来发展。避免“儿童优惠”沦为镜花水月,相关政策必须主动跟上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