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要求“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创新型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表明了教育数字化是赋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在甬高校应把握教育数字化的新变革、新形态、新场域,加强人工智能等前瞻布局,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
以学生为中心,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开展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性改革,推动课程、教材、教学数字化变革,回应技术进步与宁波产业变革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强化课程结构的层次性与灵活性,突破单一学科框架,建立“通识基础—专业核心—跨界融合”环式课程模块架构,辅以学分权重与课程组合规则的动态调整,实现课程学习的“刚性标准”与学习路径“弹性选择”间的平衡。深化课程内容的项目化与场景化,以真实产业问题为导向,构建“理论—模拟—实践—反思”全链条学习情境,将企业技术攻关、社会创新需求转化为课程项目库。基于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式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场景问题能力,推动知识内化与创新能力迭代,实现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导建构者”转型。重视课程完善的动态性与发展性,基于大数据跟踪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技能提升与价值观养成轨迹,将过程性表现、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成果纳入课程质量动态考察。通过对师生画像诊断课程目标达成度,为课程优化提供精准依据,形成“教—学—评”闭环联动。
以技术为牵引,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场景效能
发挥宁波教育数据中心效能,构建“技术—场景—能力”三位一体协同框架。开展全校联通的数字化教育新基建,搭建覆盖教学全流程的智能基础设施集群,不断迭代形成云端协同的基础设施架构,实现泛在互联;通过教育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打破部门间数据孤岛,为精准化教学夯实技术基座;借助宁波智能数据可视化分析引擎,开展教育数据的全要素采集与全流程贯通,打通城市教育云平台与学校智慧课堂的数据链路,打造精细化运作的教育数字基座。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模式创新,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加速课堂教学进步,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呈现与个性化梳理,探索使用智能导学系统与虚拟教研共同体,建立师生双向互动的导学通道;探索实践层面混合现实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深度沉浸的探究式学习场景;探索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时识别知识断点与能力短板,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与资源推送逻辑,构建人机协同的教研新范式。加速教育教学从“经验主导”转向“数智融合”,全面支持教育决策和治理,不断提升新质人才供给与宁波产业需求的匹配效率;深度推进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进程,通过技术嵌入重构资源整合、需求匹配、场景适配等教育要素间关系网络,推动人才培养效能突破局部优化困境,迈向智能驱动的价值跃升。
以数据为驱动,畅通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依托通过宁波教育大脑智治“一张图”平台,赋能教育评价改革,驱动留甬人才质量与宁波产业发展的同步提升。建立数据贯通的育人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生成式算法挖掘人才成长规律,构建适应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全周期动态评价指标库,形成多维立体的能力发展热力图,强化评价反馈的闭环机制,即时反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资源配置环节,实现从结果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估的范式转换。构建全域贯通的育人生态数据链,建立“校内全场景—宁波产业链—职业发展”一体数据采集网络,整合学生在课堂教学、实习实践、校企合作等场景的学业表现数据,同步接入政府产业人才需求库,形成精细到人、覆盖全程的动态数据流。创建价值共生的多元共治评价生态,推动评价标准的多源校准与动态迭代,构建“高校主导—政府监管—行业认证—第三方评估”协同治理机制,为推动宁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提供机制性抓手。
以人才为引领,建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以数字素养卓越教师为引领范式,完善师资队伍的能力框架与发展生态,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梯队培养体系,建立“基础通识—专业深化—创新引领”三维培养架构,面向全体教师开展教育数据思维、智能工具应用等基础必修培训,按学科分类定制数字课程开发、教育大模型调优等专业进阶课程,选拔骨干教师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专项研究,将数字素养培养嵌入教师专业发展全周期。创建数字化教学示范体系,建设数字化名师工作室集群,开发“智能备课—精准教学—学情分析”全链式数字教学样板间;开设数字教育创新案例众创平台,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个体经验向群体能力转化;定制教师数字能力成长档案盒,汇集课堂教学行为数据、数字资源建设图谱、学生发展成效等信息,形成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范例库。建立数智赋能型教师发展机制,构建教师数字能力数据画像系统,整合课堂教学智能分析、数字资源应用热力、学生数字技能增值等数据流,形成动态评价诊断;研制数字素养发展性评价指标矩阵,涵盖数字工具驾驭度、数据决策支持力、智能教育创新度等核心维度;革新评价激励体系,设立数字教育专项基金,对虚拟仿真课程开发、教育数据挖掘应用等关键领域实施定向激励。【本文系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5SCG120)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