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孙吉晶
通讯员 惠晓阳 王挺
昨天清晨,宁海县越溪乡双盘村的滩涂上,潮水刚退去,黑褐色的涂泥泛着湿润的光泽。头戴草帽的村民手持特制铁铲,弯腰插入滩涂,轻轻一撬,一条条通体浑圆、形似蚯蚓的生物便被带了出来——这就是当地人眼中的“软黄金”泥丁,学名叫可口革囊星虫。
“小心点,别碰伤它的‘肚子’,这层胶质可是宝贝。”泥丁养殖基地负责人杨玉贵蹲在滩涂边,手里捏着一条近20厘米长的肥硕泥丁,眼角的笑意藏不住。泥丁不仅是制作“土笋冻”的主要原料,更因其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现在新鲜泥丁批发价稳定在80元一公斤,这不起眼的小虫子,真是我们滩涂里的金疙瘩。”他说。
上午10时许,潮水渐涨,当天采收的60公斤新鲜泥丁被迅速装入保温箱,搭上冷链车直奔浙江、福建等地市场。“客商早就预订好了,根本不愁卖。”杨玉贵说。
双盘村周边群山环绕,东临三门湾双盘涂,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几年前,由于养殖成本连年上涨,曾经的特色养殖产业跳鱼成了“赔本买卖”。为此,双盘村村干部四处考察,琢磨着给滩涂找一条新出路。正在温岭从事养殖的杨玉贵被双盘村村干部请了过来。“踏入双盘村的滩涂,黑褐色的涂泥攥在手里能成团,松开能散成粒,攥紧了还能渗出细密水珠,这正是泥丁最喜欢的‘家’!”杨玉贵回忆道。
养殖泥丁,并非把小苗扔进滩涂那么简单。泥丁对水温、盐度极度敏感。水温超过30℃,泥丁容易缺氧死亡,盐度过低则会影响其食欲和生长。“刚起步时,我天天守在滩涂边,天不亮就起床测水温,随身带着盐度计,一天要测好几次。”杨玉贵说,水温高于30℃时要换水,盐度低于10‰时,就要赶紧补充海水。
经过3年埋头钻研,泥丁首次获得丰收,亩产量突破500公斤,按当时市场价,20亩地净赚20多万元。
双盘村村干部看到希望,动员杨玉贵扩大规模,带领村民一起养殖泥丁。
如今,双盘村泥丁养殖基地拓展到123亩。今年,新鲜泥丁亩产量在750公斤以上,最高估计有900公斤,每亩产值预计超6万元。泥丁产业为双盘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画出了一道漂亮的上扬曲线。
“下一步,我们将把泥丁纳入‘宁海珍鲜·鲜在越溪’区域品牌,扩大养殖规模。”越溪乡相关负责人说,小小泥丁,正在这片滩涂上续写着“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新故事。